攀辕父老杂儿童,十载重欣见此风。
可但三年方论定,亦由去日与初同。
一尘不染冰常莹,万折难回水必东。
正直自应神所介,人心况有是非公。
攀辕父老杂儿童,十载重欣见此风。
可但三年方论定,亦由去日与初同。
一尘不染冰常莹,万折难回水必东。
正直自应神所介,人心况有是非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孩子们成长变化的观察,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深刻体会。
"攀辕父老杂儿童"一句,以动人的笔触描绘出家庭生活的情景,孩子们在父母身边嬉戏,而年迈的长者则悠然自得。"十载重欣见此风"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谐场面的珍视与喜悦,这种情境已经历经十年的时光依旧如故。
然而,时间却不留余地。"可但三年方论定"意味着即使是短短的三年,也足以让事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亦由去日与初同"则表明尽管如此,某些本质和真理依然如初。
接下来的两句"一尘不染冰常莹,万折难回水必东"形象地比喻了人性中的纯洁无瑕,以及生命的不可逆转。"一尘不染"指的是心灵的清澈无污,而"冰常莹"则是对这种品质的生动描绘;"万折难回"则形容时间和命运的无法挽回,"水必东"更强调了这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最后两句"正直自应神所介,人心况有是非公"探讨的是道德与公正。诗人认为真正的正直之心是天意所授予,而在世间的人心中,却常常存在着主观的是非判断,这种判断往往缺乏普遍的公正标准。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感慨,更深刻地触及了时间、生命和道德等哲学主题。
孟冬寒气肃,鸿雁飞南翔。
嗟我同心人,翩翩翻北行。
朔风捲征旆,辕马忽悲鸣。
仆夫在门前,亲宾张道旁。
心知生别离,取醉暂相忘。
君昔负奇志,少年怀四方。
迫促未得施,所业但文章。
兹行骋良图,骐骥超康庄。
行道在济时,岂惟名誉扬。
野人幸东壁,冀愿承馀光。
岁暮入城郭,揽衣独裴徊。
晚过修竹园,主人故所知。
所知谊不薄,执手言相思。
复有青云士,远行从此辞。
相延入中林,呼童启双扉。
北风何烈烈,万籁鸣参差。
向夕烛继之,壶觞相为持。
初月出云间,残雪拥寒阶。
独鹤失其雌,中夜鸣声悲。
会面不可常,况逢生别离。
共言尽今夕,鸡鸣各东西。
出处自有时,人生安得偕。
顾惭鹑与鴳,不随黄鹄飞。
各各重自爱,冀以奉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