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丛浓碧绕虚堂,堂上仙郎戏比芳。
香并蕙兰终漏泄,色同草木浪遮藏。
过墙山泼轩窗翠,吹鬓风生燕寝凉。
敏豆才高家法在,要看落笔拥红妆。
占丛浓碧绕虚堂,堂上仙郎戏比芳。
香并蕙兰终漏泄,色同草木浪遮藏。
过墙山泼轩窗翠,吹鬓风生燕寝凉。
敏豆才高家法在,要看落笔拥红妆。
这首诗以“占丛浓碧绕虚堂”开篇,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仿佛是将一片浓密的绿色植被环绕在空旷的厅堂周围,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下来,“堂上仙郎戏比芳”,则将人引入一个充满雅趣与诗意的空间,仿佛是仙人在此游戏,以花香为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调。
“香并蕙兰终漏泄,色同草木浪遮藏。”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通过对比蕙兰的香气与草木的颜色,既表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又暗示了内在品质的显露与外在表象的掩饰之间的关系,富有哲理意味。
“过墙山泼轩窗翠,吹鬓风生燕寝凉。”这两句则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季节的变换。山色透过窗户泼洒进来,给室内带来一抹翠绿,而微风吹过,不仅带来了凉爽,也似乎吹动了鬓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最后,“敏豆才高家法在,要看落笔拥红妆。”这句话表达了对德明都护才华的高度赞赏,同时也预示着其作品将会如同拥簇着红妆的花朵一般,充满活力与美感。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人物情感以及艺术创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和谐共生、充满诗意的生活态度。
暮云起。
苕溪上,画桡荡漾春水。
道人烟浪里。
信笔赋诗,千古无此。
吴头楚尾。
问旧日、陶朱邻里。
撷得江蓠寄远,向天角歇孤帆,且行行休矣。
吟倚。
柳阴傍晚,花期暗数,芳事今余几。
旧游难屈指。
化鹤归来,依然城市。
纷纭闹紫。
岂不羡、山林宫徵。
更约吟船共舣。
剩判得,落残花,欺行李。
水边寒色。
又怎禁傍晚,一声长笛。
废苑日斜,玉蕊疏疏未*摘。
回首江南旧梦,何处觅、黄昏诗笔。
纵近日、雪满西泠,谁解为移席。
萧瑟。
更幽寂。
记驻马断桥,顿觉愁积。
倚风暗泣。
离黍残碑尚追忆。
绝艳无人管领,潮自落、吴山横碧。
便想像、风景好,可能再得。
红尘海里,好风光谁有。
输与沧浪钓竿手。
信翩然、一苇目断空蒙,烟草外、历历楚云湘岫。
谩随春浪去,路人桃源,肯为繁华暂回首。
岁晚若归来,纵鸥鹭忘机,莫系缆、汉南杨柳。
好乘兴、凌风访蓬莱,为说与麻姑,海桑依旧。
芙蓉秋水绿,河桥畔、驻马落霞明。
念苏小昼楼,蠹侵花简,谢娘朱户,香冷银屏。
怅犹记浔江留夜客,滕阁醉诗宾。
驿上信音,美人迟暮,雁边城郭,霜气凄清。
潘郎愁多少,伤情处,无柰两鬓星星。
江路晚风,三叠长是愁听。
纵彩笔殷勤,近来无准,昼阑缥缈,一向谁凭。
何处笛声哀怨,幽梦难成。
正愁怕、曲江云尽。
转首隋堤,尚留芳景。
客路相逢,满身香影动离恨。
绿窗深窈,浑不寄、天涯信。
暗忆那回时,向马足车轮,长是随趁。
问春心何在,一点沾泥无准。
潘郎怕老,又禁得、雪添双鬓。
怅日暮、静掩长门,且频嘱、东风休紧。
谩犹记章台,帘卷日长人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