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古茅塞,问津欲何从。
鸡黍相款留,贤哉植杖翁。
大路古茅塞,问津欲何从。
鸡黍相款留,贤哉植杖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学箕所作,名为《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其三)·止宿》。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淡泊名利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大路古茅塞”,这里描绘了一种时间久远、尘封的景象,"大路"代表了通往各处的主要道路,而"古茅塞"则是指古老的茅草覆盖的门槛,这两者结合起来,给人一种历史悠久、静谧宁静的感觉。
“问津欲何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迷茫和寻觅。在这片古老而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对未来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向何方。"问津"通常指的是询问渡口,即是过河的渡口,这里则隐喻着诗人内心对于未来的不确定。
“鸡黍相款留”,这里描述了一种田园生活的美好。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鸡和黍(一种谷物)都能互相依偎、亲近。"款留"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朋友间的情谊,此处则用以形容鸡与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
“贤哉植杖翁”,这里赞美了一位老者。这位老者不仅在田园中种植自己的杖(手杖),而且还被赋予了"贤"的品格,表明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生活方式和品质是值得赞美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未来迷茫与对老者品性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