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莺花尽,江村直似秋。
阴从亭午合,风挟暮潮留。
水气㑴厓上,寒声在树头。
长年仍益缆,水宿亮多忧。
三月莺花尽,江村直似秋。
阴从亭午合,风挟暮潮留。
水气㑴厓上,寒声在树头。
长年仍益缆,水宿亮多忧。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时节,江村景象如同深秋,透露出一种凄凉与静谧之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波动。
首句“三月莺花尽”,点明季节转换,春日的繁华已逝,莺歌燕舞不再,转而呈现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江村直似秋”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转变,江边的小村落仿佛一夜之间进入了秋天,给人一种时间流转、季节更替的深刻感受。
接着,“阴从亭午合,风挟暮潮留”两句,通过描述正午时分云层聚集,傍晚潮水滞留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沉闷、压抑的环境。这里的“阴”不仅指天气的阴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阴郁情绪。“挟”字生动地描绘了风力之强,将潮水紧紧束缚,无法自由退去,这也象征着诗人被某种难以摆脱的困扰所困。
“水气㑴厓上,寒声在树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与孤清。水汽在山崖上弥漫,寒风吹过,树叶发出阵阵声响,这些自然界的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寒冷、孤独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寂寞与无助。
最后,“长年仍益缆,水宿亮多忧”表达了诗人长时间被困于江边,无法前行的无奈与忧虑。这里的“缆”指的是系船的绳索,诗人通过“益缆”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自己被束缚的状态。同时,“水宿”即夜宿江边,而“亮多忧”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村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面对困境时的孤独、忧虑与挣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玉颜生小。辞柯恨,瑶姬初下林岛。
凤城西去眼偏明,误讨春人到。惯祗说、寻芳倦了。
为谁重舣仙源棹。
又醉约登临,晚霭合、寒鸦噪尽,几销斜照。
休忆过目繁华,骊宫高处,顿隔霜信云表。
舞裳轻断逐飞烟,认哀蝉悽调。更一霎、流红梦渺。
人天偷换相思稿。
念寄情、江南岸,拥髻灯前,恁时怀抱。
红荔风香,金萱露醉,银河影挂珠斗。
十载从官,两朝经乱,算抵半生知旧。
故乡梦远,微记得柯山晴岫。
多病娇儿自乐,凉鞋寿星亲绣。牵萝费卿素手。
愧荣华,肖他天秀。笑指小星,三五夜凉占候。
何处芝田蕙亩。且伴我齐浇赵州酒。
春在瑶池,桃花耐久。
朝霏乍敛,行处余寒犹噤。
为贪看、千岩奇秀,坐倚菭阴。
断壑浮虹,冷泉飞雨两萧森。
想踪稀到,攀萝磴险,唯遇幽禽。
天半翠涛,飘风时度,吹浣尘襟。
记曾慰、蛮荒客思,同染溪藤,笑指丹青。
故山相约早抽簪。佳人何在,披图怅想,谁解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