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兴逃吾病,吟诗老此生。
风高鸿雁起,晴久鹁鸠鸣。
野树辞秋落,溪云带雨行。
晚凉便懒坐,移傍竹阴清。
寄兴逃吾病,吟诗老此生。
风高鸿雁起,晴久鹁鸠鸣。
野树辞秋落,溪云带雨行。
晚凉便懒坐,移傍竹阴清。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主义者文天祥的作品,体现了他在困顿中的情感流露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悟。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面对岁月流逝时的心境。
“寄兴逃吾病”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吟咏诗歌来暂时忘却自己的疾患和忧愁。这不仅是文天祥个人的抒情,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在困厄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普遍心态。
“风高鸿雁起,晴久鹁鸠鸣”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这里的“风高”与“晴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境。而“鸿雁”和“鹁鸠”的鸣叫,则增添了一种季节更迭、时光飞逝的感慨。
“野树辞秋落,溪云带雨行”两句,继续描绘自然景物,但这里更多地流露了诗人对秋天的无限感伤。树叶的凋零和溪水中飘逸的云彩,都是秋意盎然的象征,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
“晚凉便懒坐,移傍竹阴清”两句,则是诗人在这个季节中的生活写照。晚风习习,天气转凉,而诗人却感到一种懒散的情绪。他选择坐在竹林的阴凉处,这种宁静而清幽的环境,似乎能让他暂时逃离现实世界的喧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个人困境和时代动荡中的内心世界。它不仅展示了文天祥作为一个政治家、文学家的深刻情感,也反映了宋代士人普遍的心声。
仓庚仓庚,集谷之苕。谓汝也幽,而岂其乔。
勃鸠勃鸠,有安斯巢。矜妇之功,不念鹊劳。
决决杜鹃,念归何悲。岂知汝归,不如未归。
翩翩玄鸟,群雏相依。羽毛浃矣,同乳异飞。
负阴抱阳,均此一气。孰使然哉,凄其永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