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鹤负标格,风尘苦憔悴。
岂无霄汉心,亦为稻粱累。
灵凤鸣朝阳,声闻托深契。
方同蓬岛游,浮云欲中翳。
孤心本难群,铩羽惭再厉。
翘首霜天高,悠悠听长唳。
野鹤负标格,风尘苦憔悴。
岂无霄汉心,亦为稻粱累。
灵凤鸣朝阳,声闻托深契。
方同蓬岛游,浮云欲中翳。
孤心本难群,铩羽惭再厉。
翘首霜天高,悠悠听长唳。
这首清代诗人吴嵩梁的《书怀(其二)》描绘了一只在世俗中挣扎的野鹤形象,它虽然有着高尚的品格和翱翔霄汉的理想,却被现实中的生存所需所牵累,如同为稻粱谋生而不得不沉沦于风尘。诗人以野鹤自比,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矛盾,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飞翔、不受羁绊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野鹤负标格,风尘苦憔悴",这两句直接刻画了野鹤的困境,它虽有高洁之志,但在现实中却显得疲惫不堪。“岂无霄汉心,亦为稻粱累”进一步揭示了野鹤内心的挣扎,它渴望超越凡尘,但又不得不为生活所困。
“灵凤鸣朝阳,声闻托深契”借凤凰的形象,暗示自己也有着不凡的才情和理想,希望能得到理解和支持。“方同蓬岛游,浮云欲中翳”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尘世困扰,像仙人般逍遥自在的愿望,然而现实中的阻碍如浮云般难以驱散。
“孤心本难群,铩羽惭再厉”揭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他感到难以融入世俗,同时对自己的暂时挫折感到惭愧。“翘首霜天高,悠悠听长唳”以鹤的长鸣作结,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由的呼唤,以及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野鹤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与追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理想的坚守,情感深沉,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