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山水际,为我鼓鸣琴。
月泛三湘色,松流万壑音。
焚香消昼永,啜茗到更深。
莫漫弹招隐,方怀桂树吟。
客来山水际,为我鼓鸣琴。
月泛三湘色,松流万壑音。
焚香消昼永,啜茗到更深。
莫漫弹招隐,方怀桂树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听琴之乐与自然之美相融合的意境。
首联“客来山水际,为我鼓鸣琴”,开篇即以“客”引出主题,将听琴置于山水之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琴声悠扬,仿佛是大自然的回响,与周围的山川水色融为一体,增添了听琴的雅致与深邃。
颔联“月泛三湘色,松流万壑音”,进一步扩展了听琴的场景。月光洒在三湘之地,映照出一片银白,与松涛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效果。这里的“泛”字和“流”字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流转。
颈联“焚香消昼永,啜茗到更深”,描述了听琴时的氛围与细节。焚香可以净化心灵,使人心境平和;而品茗则是一种享受,它与听琴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听琴者对生活的品味,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从白日到夜晚,听者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不愿离去。
尾联“莫漫弹招隐,方怀桂树吟”,以“招隐”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桂树”象征着高洁与清雅,诗人通过想象自己在桂树下吟唱,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这一联既是对前文听琴情景的升华,也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听琴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思考的追求。
燕鸿不相须,进趋自求便。
余来君其馆,乃复当我饯。
一春三月雨,亭树郁雾淀。
絮重厄飞杨,花蔫堆紫茜。
纵有百壶清,何能一笑遣。
为郎昔同甲,四海初会面。
凛然抱英特,霜宇搏温霰。
雄词推落笔,一语不可选。
重来更纯粹,玉琢金就鍊。
汉家阐道术,四达诏群彦。
谈经石渠观,会议白虎殿。
通方要归宿,立异岂夸衒。
子行若微罪,天意委深眷。
以其今固辞,可信非始恋。
楚热宜绉絺,峡涨难短牵。
回舟泊书林,及此未掩卷。
㫺游河朔还,历览河南山。
山峰峥嵘三十六,峻极中天是嵩岳。
嵩岳之高出昆崙,衡恒岱华咸归尊。
下临豫野雄地势,上应镇宿昭天文。
太室辟其东,半夜倒暾沧海日。
少室辟其西,萧晨俯挂青萝月。
风台雾阁何岧峣,翠崖月谷堪逍遥。
王子凤笙吹绝岭,焦师霓裳翻绛霄。
便欲飞车往栖息,笑倚天门观八极。
闲云来往作宾朋,彼此无心自相得。
惜哉此愿未果从,徒看云山落画中。
山青云白倏远近,似闻兰若来疏钟。
八十禅公双目烱,一瞬云山皆幻境。
不须只尺论万里,寸心要与天地并。
重曰山有岳兮岳有云,云为雨兮泽无垠,云不为雨兮舒卷向乾坤。
襌公出处亦如此,浩劫不堕名实存。
《题䓁慈嵩岳云青山白云图》【明·谢肃】㫺游河朔还,历览河南山。山峰峥嵘三十六,峻极中天是嵩岳。嵩岳之高出昆崙,衡恒岱华咸归尊。下临豫野雄地势,上应镇宿昭天文。太室辟其东,半夜倒暾沧海日。少室辟其西,萧晨俯挂青萝月。风台雾阁何岧峣,翠崖月谷堪逍遥。王子凤笙吹绝岭,焦师霓裳翻绛霄。便欲飞车往栖息,笑倚天门观八极。闲云来往作宾朋,彼此无心自相得。惜哉此愿未果从,徒看云山落画中。山青云白倏远近,似闻兰若来疏钟。八十禅公双目烱,一瞬云山皆幻境。不须只尺论万里,寸心要与天地并。重曰山有岳兮岳有云,云为雨兮泽无垠,云不为雨兮舒卷向乾坤。襌公出处亦如此,浩劫不堕名实存。
https://shici.929r.com/shici/YjY4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