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人栽花不栽药,吾属好尚何其偏。
服之虽能已百疾,爱闲成僻无由痊。
洛人栽花不栽药,吾属好尚何其偏。
服之虽能已百疾,爱闲成僻无由痊。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作,名为《酬王安之谢药栽二章(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表达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洛人栽花不栽药”,这句诗描绘了古都洛阳的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偏爱,他们更喜欢种植花卉而非医用之药材。这里的“花”象征着美丽、享乐,而“药”则代表着治病、实用。
“吾属好尚何其偏”,作者自问,自己所钟爱的又是什么呢?这个“偏”字表达了一种深意,既有对洛人喜好的理解,也隐含着一种质疑和反思。
“服之虽能已百疾”,这里的“服之”指的是药物,即便是药物能够医治百病,但在作者看来,并不那么重要。
“爱闲成僻无由痊”,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更倾向于一种清静、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即便是在这种偏好中,也可能因为过度的喜爱而变得有些孤僻,不再追求外界对于治疗疾病的期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花与药,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选择,以及对待生活的一种超然和宁静的追求。
眼花落井长安市,仙人何年才醒。
涎流胆壮曲车多,引起持螯兴。颂酒德、刘伶绝顶。
啜糟酾、屈原三省。
看骑马乘船,又吏部、鼾鼾瓮底,杀人风景。
试问从事郎官,青州鬲县,何处醉乡佳境。
当垆那有卓文君,便不须酩酊。想千日、中山耿耿。
步兵厨下珍珠冷。
只索杯翻鹦鹉,杓覆鸬鹚,萧然对影。
屏营歧路,听无情羌笛奏骊歌。
极目遥遥杨柳,浓绿满关河。
试问伤心何事,为临风、无计挽鸣珂。
纵知有后期,难分此际,哽咽语偏多。
叹息年时行乐,到如今、无那别离何。
且看猿啼客散,寒水又生波。
从此渐容光瘦减,春花秋月怎消磨。
愿一身化作黄鹄,同子出岩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