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三首·其三》
《九日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幼子淮西客,双壶思老人。

远来经颔淡,细酌喜清醇。

饮罢遥怜汝,归来早及春。

南斋昔未有,馀似旧时贫。

(0)
翻译
年幼的儿子在淮西作客,怀揣两壶酒思念着老父。
他从远方归来,脸色略显憔悴,慢慢品味着清醇的美酒。
喝完酒后,他遥想你,希望早日回家,赶在春天之前。
往昔南斋生活简朴,如今想起,似乎还像以前一样清贫。
注释
幼子:指诗人的儿子。
淮西:地名,可能指的是诗人儿子所在的地方。
双壶:两个酒壶,表示准备了足够的酒。
思:思念。
颔淡:形容脸色憔悴或略显疲惫。
细酌:慢慢地品尝。
清醇:味道清淡而醇厚的酒。
遥怜:远远地怜惜。
汝:你,指诗人的父亲。
早及春:赶在春天来临之前。
南斋:诗人居住的地方。
昔未有:过去没有的。
馀似:好像。
旧时贫:过去的贫困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九日三首(其三)》中的一节,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和对家庭生活的感慨。诗中,诗人以“幼子淮西客”开篇,描绘了儿子远离家乡,在淮西做客的情景,流露出对他的牵挂。接着,“双壶思老人”暗示了诗人自己年事已高,通过饮酒寄托对儿子的思念。

“远来经颔淡”描绘了儿子长途跋涉后面容的憔悴,而“细酌喜清醇”则表达了诗人对儿子能品鉴好酒的欣慰,以及对清醇美酒的喜爱。诗人饮罢酒后,遥想儿子,心中充满了怜爱,希望他早日回家,以便在春天来临之前与家人团聚。

最后两句,“南斋昔未有,余似旧时贫”,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感叹家中虽然简朴,但那份朴素的亲情和温暖未曾改变,暗含着对往昔贫困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在清贫生活的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日常细节展现了父子间的深厚感情,以及诗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赞三十六祖颂·其二十五

斯多婆舍担板,重鍊出金刚眼。

正法不动纤毫,越祖超师无间。

(0)

證道歌·其七十八

了知生死不相关,却把虚空作鼓鞔。

打者甚多闻者少,禾山老汉实无端。

(0)

證道歌·其四十八

实是身贫道不贫,七斤衫里不容针。

摇头只许无心得,入水元来不动冰。

(0)

證道歌·其一○三

我今解此如意珠,贫儿衣里灿光辉。

行行到处不曾失,再逢亲友始无疑。

(0)

證道歌·其一四六

一切水月一月摄,翳眼盲夫胡指决。

都卢只这一心光,年年来叫桃花月。

(0)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十九

不居南北与东西,万法无生何所疑。

岩树庭莎标妙相,猿啼鹊噪应真机。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