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有其身患始来,寄于人世尔毋猜。
以今执古应知纪,就腊迎春岂用媒。
天物芸芸依岁复,谷冰涣涣仰时开。
愚心似我宜昏闷,南郭当年共稿灰。
由有其身患始来,寄于人世尔毋猜。
以今执古应知纪,就腊迎春岂用媒。
天物芸芸依岁复,谷冰涣涣仰时开。
愚心似我宜昏闷,南郭当年共稿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羁馆除夕读老庄合刻漫赋十章》中的第七章。诗中表达了诗人身处羁馆,除夕之夜独自阅读《老子》和《庄子》的深刻感悟。
首句“由有其身患始来”,诗人以自身疾病为起点,反思人生,暗示了疾病带来的沉思与自我反省。接着“寄于人世尔毋猜”一句,表达了对人世的淡然态度,认为在人世间无需猜疑,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宽容。
“以今执古应知纪,就腊迎春岂用媒。”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今,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新年到来的期待与庆祝方式并未改变,体现了人类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同时,“岂用媒”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自然地迎接新春,不需要外力的推动,暗含了自然法则的和谐与美好。
“天物芸芸依岁复,谷冰涣涣仰时开。”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万物遵循着四季更替的规律,无论是春暖花开还是冬雪消融,都是自然秩序的体现。诗人在这里借自然现象表达了对宇宙规律的敬畏与顺应。
最后,“愚心似我宜昏闷,南郭当年共稿灰。”诗人自谦为“愚心”,但又认为这样的内心状态适合于在昏暗中思考,暗示了在困境或孤独中也能找到心灵的平静。同时,提到“南郭当年共稿灰”,可能是指与古代贤者共同探讨学问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与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坚韧与智慧。
离离原上草,岁晚霜霰滋。
与子为兄弟,生世逢乱离。
漂荡各分散,生死安得知。
乐土叹无食,南州叹无衣。
良时幸休明,天路开清夷。
翩翩两鸿鹄,振翼思奋飞。
一留故山树,一望云中涯。
东西各异势,顾影相徘徊。
远道去茫茫,会合未有期。
吞声念同气,泪落不敢挥。
他乡傥言归,庶慰遥相思。
蟠溪老翁八十余,此翁钓侯非钓鱼。
若言轩冕异丘壑,虞圣亦曾雷泽渔。
胸中但贮小云梦,焉用形迹分区区。
沈君家住莼鲈乡,绿蓑衣底天茫茫。
一朝鹏化击寥廓,九万里翼云飞扬。
虽然得意挂朝籍,忽忽旧游中不怿。
晨从大国问烹鲜,夕向穷阎忧竭泽。
孙枝为写湖头色,展着烟波流几席。
贺监秃酒徒,病昏无所知。
始乞黄冠去,鉴湖能几时。
桓家小孺子,躁心在尘网。
何必解郡符,始称五湖长。
而我故是王弘之,钓亦不得神长怡。
藉令物色羊裘去,终许菰芦明月知。
赤松游南海,手实贻萧郎。
自云温山种,鸾凤所庇藏。
峭茜双乔柯,矫若龙双翔。
东树延夕舂,西枝媚朝阳。
归云不只栖,偃盖必相当。
谡谡元礼风,劲节抗玄霜。
飕飕弘景飔,清音韵素商。
有子馔铜盘,书声出琅琅。
丁梦终见叶,贾对良岂荒。
下当种灵珀,上当栋明堂。
宁学家少府,斋前俱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