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恤传江汜,王风续汝坟。
问名曾未字,殉节岂恒闻。
马革嗟何及,鸿毛死更芬。
史书苏媛事,宁数锦回文。
国恤传江汜,王风续汝坟。
问名曾未字,殉节岂恒闻。
马革嗟何及,鸿毛死更芬。
史书苏媛事,宁数锦回文。
此诗《挽苏烈女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通过对苏烈女的追悼,展现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国恤传江汜,王风续汝坟”,以“国恤”和“王风”为引子,描绘了苏烈女的事迹在国家和民间流传的情景,如同江汜之水,王风之歌,深入人心。这里运用了典故,“江汜”指江边之地,常用来比喻远离朝廷或政治中心的地方;“汝坟”则出自《诗经》,象征着古代贤妻良母的形象。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巧妙地将苏烈女的事迹与传统美德相联系,强调了她的事迹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接着,“问名曾未字,殉节岂恒闻”,这两句是对苏烈女生前行为的描述。在古代,婚姻往往需要经过“问名”、“纳采”等一系列仪式,而“字”则是女子出嫁时的礼节之一。此处“曾未字”暗示了苏烈女可能并未完成婚嫁的正式程序,但她却为了坚守节操而献出了生命,这种行为在当时并不常见,因此显得尤为英勇和值得赞扬。
“马革嗟何及,鸿毛死更芬”,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苏烈女牺牲的惋惜之情。马革裹尸是古代将士战死后,尸体被包裹在马革中运回家乡的习俗,意味着英勇就义。而“鸿毛”在这里则象征轻盈、短暂的生命。诗人感叹,苏烈女的牺牲虽未能避免,但她的死却因忠诚和勇敢而更加光彩照人,如同鸿毛虽轻,却在空中留下了一道美丽的轨迹。
最后,“史书苏媛事,宁数锦回文”,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希望苏烈女的事迹能被历史记载,并且认为她的故事比那些华丽的织锦回文更为珍贵和值得铭记。织锦回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通常用于装饰,而在这里,诗人将苏烈女的事迹与之相比,突出了她高尚品德和英勇行为的价值,强调了历史记录中真实人物故事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挽苏烈女二首(其二)》通过深情的笔触,不仅赞颂了苏烈女的忠诚与勇敢,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美德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历史记录中真实人物故事价值的肯定。
山绕孤村水绕家,传经载酒有侯芭。
眼前十亩无多地,只种桑榆不种花。
蕊珠闲居兮作七言,琴心三叠兮舞胎仙。
呼吸日月下上云烟兮,回紫抱黄入丹田。
一面宗泥丸,六府主丹元。
七蕤应两扉,九微彻三关。
明堂閟虎章,玄阙森龙幡。
素衣翠重里朱带,绿华裙上有黄裳。
子丹兮常在两眉端。欲求泥丸满,直须丹元存。
灵台贮清明,太极涵胚腪。
升坎降离凝正一而融三五兮,付之灵坚童子玉池太和官。
重楼十二环兮兰玕,朱鸟白石源兮潺湲。
专闭御景而握固兮,嗽咽金液溉灵根。
胎津溢而琅英饱兮,积精累气而成真。
高研恬淡兮道之园,物物不干兮泰而平。
身披凤衣衔虎符兮,控驾三素蹑飞霞而升广寒。
东西两目兮倚天,木阴阴兮泉涓涓。
一唱三叹兮玄鹤下其蹁跹,八景二十四真兮吾亦不知其然而然。
《山中吟》【宋·洪咨夔】蕊珠闲居兮作七言,琴心三叠兮舞胎仙。呼吸日月下上云烟兮,回紫抱黄入丹田。一面宗泥丸,六府主丹元。七蕤应两扉,九微彻三关。明堂閟虎章,玄阙森龙幡。素衣翠重里朱带,绿华裙上有黄裳。子丹兮常在两眉端。欲求泥丸满,直须丹元存。灵台贮清明,太极涵胚腪。升坎降离凝正一而融三五兮,付之灵坚童子玉池太和官。重楼十二环兮兰玕,朱鸟白石源兮潺湲。专闭御景而握固兮,嗽咽金液溉灵根。胎津溢而琅英饱兮,积精累气而成真。高研恬淡兮道之园,物物不干兮泰而平。身披凤衣衔虎符兮,控驾三素蹑飞霞而升广寒。东西两目兮倚天,木阴阴兮泉涓涓。一唱三叹兮玄鹤下其蹁跹,八景二十四真兮吾亦不知其然而然。
https://shici.929r.com/shici/fRBPykw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