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岳道人,向白云深处、静中观物。
百尺瑶台清似水,仄倚丹崖翠壁。
台下梅花,虬枝铁干,点缀千年雪。
三山咫尺,神仙原是人杰。
老我而今自归来,天上豪兴时时发。
笑傲烟霞,看人间、蠛蠓瓮中生灭。
白石樵翁,沧波渔父,相伴俱黄发。
蓬莱小阁,相对灵峰山月。
海岳道人,向白云深处、静中观物。
百尺瑶台清似水,仄倚丹崖翠壁。
台下梅花,虬枝铁干,点缀千年雪。
三山咫尺,神仙原是人杰。
老我而今自归来,天上豪兴时时发。
笑傲烟霞,看人间、蠛蠓瓮中生灭。
白石樵翁,沧波渔父,相伴俱黄发。
蓬莱小阁,相对灵峰山月。
这首诗是明代夏言所作的《大江东去·其十四》。诗人以袁佩兰大尹的画作为灵感,通过描绘画面中的景象,表达了对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万象的淡然态度。"海岳道人"的形象象征着隐逸高人,他们在白云深处静观万物,瑶台、丹崖、翠壁与梅花构成了一幅清幽的画面,暗示了仙境般的宁静与高洁。诗人感慨神仙之境其实源于人间英杰,即使自己年老,依然怀有豪情壮志。
"归来"一词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世界的往返思考,他笑对烟霞,看世间琐事如微小的蠛蠓在瓮中起伏,表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白石樵翁"和"沧波渔父"则代表了田园生活和隐逸之风,他们共享着岁月的沧桑,头发斑白,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将视线投向蓬莱小阁,与灵峰山月相对,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诗意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借画抒怀,寓言人生的佳作。
紫泥封诏出蓬莱,且指东南倚宪台。
千里忽惊霜斧去,百城争望锦衣来。
浙江气象心先到,吴俗奸媮胆欲摧。
天姥旧山还好在,应寻乡老一裴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