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试以虫鸣秋》
《拟试以虫鸣秋》全文
宋 / 曾丰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大化转无休,虫那得自由。

暗中谁擘口,閒里共鸣秋。

气感蟾蜍冷,声归蟋蟀愁。

幽闺勤杼柚,远塞急衾裘。

岂不便钳口,而犹强出头。

呶呶竟无益,也胜唤晴鸠。

(0)
注释
大化:自然的循环。
那得:怎能得到。
暗中:在暗处。
擘口:张开口。
气感:气息触动。
蟾蜍:月夜的蛤蟆。
冷:寒意。
声归:叫声充满。
蟋蟀:秋天的小虫。
愁:哀愁。
幽闺:深闺。
勤杼柚:勤奋纺织。
急衾裘:急需衣物。
岂不:难道不。
钳口:保持沉默。
强出头:选择发声。
呶呶:不停地叫。
竟:终究。
无益:没有好处。
胜:比。
唤晴鸠:唤来晴天的斑鸠。
翻译
大自然的循环永无止息,昆虫们怎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暗处不知是谁张开口,闲暇时它们的鸣叫共鸣着秋天的气氛。
气息触动了蟾蜍的寒意,蟋蟀的叫声充满了哀愁。
深闺中的女子勤奋纺织,边塞的战士急需保暖衣物。
难道不应该保持沉默吗?但他们还是选择发出声音。
不停地聒噪终究没有好处,至少比唤来晴天的斑鸠要好一些。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曾丰的《拟试以虫鸣秋》描绘了大自然中昆虫在秋季的生动景象,以及它们所引发的人类情感共鸣。首句“大化转无休,虫那得自由”揭示了生命的循环不息和昆虫生存的不易,暗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与束缚。

接下来,“暗中谁擘口,閒里共鸣秋”描绘了虫鸣在寂静的夜晚和闲暇时光里回荡,如同与人的心境产生共鸣,营造出一种秋意浓厚的氛围。“气感蟾蜍冷,声归蟋蟀愁”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通过虫鸣传达出寒露降临、万物凋零的哀愁。

“幽闺勤杼柚,远塞急衾裘”则将虫鸣与人间生活相连,表达了闺中女子的劳作和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虫鸣成了他们情感寄托的媒介。“岂不便钳口,而犹强出头”看似责备虫儿不知时务,实则寓言人们即使身处困境,仍渴望发出声音表达自我。

最后两句“呶呶竟无益,也胜唤晴鸠”以虫鸣的徒劳无功,反衬出其坚韧的精神,即使声音微弱,也胜过那些空洞的呼唤。整首诗以虫鸣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曾丰
朝代:宋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猜你喜欢

夏日玉泉山·其一

路岐来往虽经屡,未探深幽向二年。

特地清游当夏霁,山灵为我捲朝烟。

(0)

北郊礼成诣畅春园问安道中即目三首·其一

泽坛蒇事回仙苑,小仗黄麾御陌排。

三日玉阶疏问寝,先咨温凊谒思斋。

(0)

董邦达山水小帧·其十一寒云梅坞

不放雪来虞逊色,却遮风去为留香。

冻云未是无情者,惜玉应教独擅场。

(0)

夜雨

已欣云意浓,复虑风势作。

今春胜往春,便晴不为恶。

而我重祈年,沾足心乃乐。

入夜鸣条寂,泠泠听约略。

竹叶声乍传,檐牙响争落。

喜剧不成眠,遐心到村郭。

及晨试新耕,雀忭当何若。

(0)

静憩剪檠欣夜永,怒号隔户识风寒。

今朝未陟高峰顶,兴寄白云阿那端。

(0)

晴·其一

好雨优沾乍放晴,天高气爽报西成。

今年农望诚堪慰,已听田间铜雀鸣。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