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度尽更无他,又说盂兰济脱多。
遮莫随缘对佳节,宁真著意事禅那。
数声仙梵海天呗,一朵金莲上下荷。
却是嫦娥让灯景,中宵才肯擘云窠。
众生度尽更无他,又说盂兰济脱多。
遮莫随缘对佳节,宁真著意事禅那。
数声仙梵海天呗,一朵金莲上下荷。
却是嫦娥让灯景,中宵才肯擘云窠。
这首诗描绘了中元节放河灯并观礼盂兰法事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氛围和节日的祥和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众生度尽后的宁静与超然,以及对佛法的虔诚追求。
首句“众生度尽更无他”,表达了在佛教的修行中,度化众生是最终的目标,达到这一境界后,便无其他牵挂。接着,“又说盂兰济脱多”则引出中元节放河灯的传统,以此来超度亡灵,解除他们的苦难,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
“遮莫随缘对佳节,宁真著意事禅那”两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佳节之际,也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通过禅修来寻求心灵的解脱与净化。这种生活态度,既是对佛教教义的实践,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体悟。
“数声仙梵海天呗,一朵金莲上下荷”描绘了法事进行时的庄严景象,仙梵之音回荡在广阔的天地间,仿佛一朵金莲在水中轻轻摇曳,象征着佛法的纯净与神圣。
最后,“却是嫦娥让灯景,中宵才肯擘云窠”以嫦娥让路于河灯的传说,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神秘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即使在夜深人静之时,那份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依然不减。
整首诗通过对中元节放河灯这一传统习俗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死亡、超脱与希望的思考与追求,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人文关怀。
闾阎无居人,倾城饯贤守。
拥车不得前,遮拜奉卮酒。
民言荷恩勤,拊育踰父母。
公不鄙我邦,端能再来不。
闰馀五月即六月,一雨不来天欲裂。
邦侯赤心走群望,唤醒痴龙睡时节。
雷车风驭相后先,甘霔连天声未歇。
茅檐静听老农语,今岁夐与他年别。
烟瘴压低曾见雪,晴未兼旬雨复咽。
区区枯草宁有知,孕出灵芝光吐结。
邦侯求仁求此心,表里不欺天地彻。
为霖何暇蜥藏瓮,占云已喜鹳鸣垤。
斗顿溪流高一尺,尽与疲氓洗炎热。
晚禾猎猎实方腴,早稻津津香已馝。
饥者可饱饱者逸,深夜城箫响清绝。
持此丰年还圣主,愿同何武歌休烈。
旱潦苦伤稼,景象难休休。
老农早夜祝,愿见虞与周。
弥望泪欲滴,相对如楚囚。
苍天叫不应,空使霜白头。
市廛强喧饰,村落多阒幽。
偻指千载间,曾无三两秋。
灶冷蛙产釜,瓮閒埃积刍。
长此更不已,菜色沦荒丘。
阳精赫阴霾,庶宽漆室忧。
盎盎天地春,万物日和煦。
云胡生五谷,不若草木数。
天地一小变,六龙不行雨。
东皇讵忍归,田间已焦土。
□□□□人,书生空自愁。
饥死者不恨,特为苍生忧。
我愿呼东皇,为我呼屏翳。
沛为三日霖,枯苗有生意。
皇天青荡荡,无繇诉衷情。
空怜汝布谷,辛苦催人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