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全文
唐 / 高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

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

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

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óngqúngōngdēngyángshèng
táng / gāoshì

luòdēnglínchùyōuránqióng
yīnchūshírénjuétiānkōng

láiyànqīngshuānghòufānyuǎnshùzhōng
péihuíshāngxiāosuǒduìhánfēng

注释
落日:夕阳。
登临:登山或登高。
悠然:悠闲自在。
意不穷:心情无尽。
佛因:佛法因为。
初地:最初的认识阶段。
识:领悟。
来雁:南飞的大雁。
清霜:秋霜。
孤帆:孤独的船只。
远树:远处的树木。
裴回:徘徊。
伤寓目:心生哀伤。
萧索:凄凉。
寒风:冷风。
翻译
在落日余晖中登高远望,心情悠然无尽。
佛法源于最初的领悟,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广阔无边。
秋后的大雁在清冷的霜降后飞过,孤独的船影在远处的树林中摇曳。
我徘徊流连,心中伤感,面对着寒冷的风独自沉思。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描绘了诗人登临处所见落日景象与心境。诗中“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胸怀壮阔的情感。下一句“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则是对佛法中所述众生皆有佛性和宇宙之广阔的联想,显示了诗人对于宗教哲学的理解与感悟。

第三、四句“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描绘了一幅秋末或冬初的景象:大雁在清晨的霜冻之后归来,孤独的船帆消失在远处的树木之间;诗人心中对于朋友离别的哀伤,只能眼望着萧索的枝头,在寒风中寻觅往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它不仅展示了高适在抒发胸臆上的功力,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宇宙以及佛理的深刻领悟。这是一首融合了写景、抒情与思索于一体的佳作。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朝代:唐   字:达夫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生辰:704—765年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行赴云门驿

石径踏羊肠,朦胧晓日光。

久行情易厌,少事兴还长。

林表霜枫赤,山根露菊黄。

从来清冷趣,今日倍阳阳。

(0)

小雪后牡丹号朝天红者开于县宅西圃

西林枯蘖著繁霜,一品仙葩独自芳。

天意似教惊世俗,岁寒方信属花王。

才迎晓日仍添色,不得春风也倍香。

修竹茂松应内愧,后凋从此是寻常。

(0)

棕花

叶落不随群,花开亦趁春。

初包莲蕊白,半折粟文皴。

蜂蝶遥相笑,儿童冷不亲。

华丹君勿责,劲直在吾身。

(0)

谢王介甫见寄

萧萧秋鬓衰,谁复到荒郊。

海内文章伯,平生道义交。

学须明体用,诗许定推敲。

但共馀年醉,何妨作解嘲。

(0)

句·其十八

对面心千里,藏机势万般。

(0)

谢王佺期寄药

至诚通圣药通神,远寄衰翁济病身。

我亦有丹君信否,用时还解寿斯民。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