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僧归未寂寥,馀光还向此中韬。
入千峰杪从它笑,放一头低尽自高。
客至坐凉分树影,云开写望到江涛。
夜遥月冷风初霁,万籁无声亦怒号。
洛下僧归未寂寥,馀光还向此中韬。
入千峰杪从它笑,放一头低尽自高。
客至坐凉分树影,云开写望到江涛。
夜遥月冷风初霁,万籁无声亦怒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韬光庵的独到观察与感悟。首联“洛下僧归未寂寥,馀光还向此中韬”以僧人归来的场景为引子,暗示庵内虽已归静,但余晖仍在此处隐匿,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颔联“入千峰杪从它笑,放一头低尽自高”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峰拟作笑者,而庵中之物则自处高处,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颈联“客至坐凉分树影,云开写望到江涛”描绘了客人来访时,树影与江涛的自然景象,通过“坐凉”二字,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之美。尾联“夜遥月冷风初霁,万籁无声亦怒号”在夜深人静之时,月冷风清,万物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甚至在寂静中也蕴含着某种力量的释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整首诗通过对庵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意与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生命与宇宙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