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一壑坐销忧,洞里秦人半白头。
四月桃花缘涧吐,始知春向此中留。
一丘一壑坐销忧,洞里秦人半白头。
四月桃花缘涧吐,始知春向此中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桃源景象。诗人以“一丘一壑坐销忧”开篇,巧妙地将个人的忧虑与自然的宁静相融合,暗示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烦恼似乎变得微不足道。接着,“洞里秦人半白头”一句,运用典故,暗指世外桃源的永恒与不老,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人们得以远离尘世的纷扰,享受着岁月静好。
“四月桃花缘涧吐”描绘了春天的美丽画卷,桃花沿着山涧绽放,不仅增添了景色的生动性,也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最后,“始知春向此中留”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桃源之地的喜爱与赞美,认为春天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保存和展现,充满了生命力与和谐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客向江南去,人言冀北空。
贾生前席念,严助荐贤衷。
画舫摇澄绿,飞车近软红。
旧游应未改,尺纸问归鸿。
民无穴居智,不知彼狐狸。
奔流决户入,尚怀囊橐资。
仓卒老稚计,共此高树栖。
茫茫无舟筏,渺渺失陵陂。
号呼性命急,千钧悬一丝。
引手幸免鱼,十五为流尸。
古今民父母,唯有恺悌诗。
吾诗本不作,聊以箴厥堤。
花相春归画锦仙,轻云羃羃护花天。
莫烧高烛三更月,自有真香一炷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