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山陵万古愁,南司北部总悠悠。
屠沽自立宫中市,灶养争除关内侯。
肯向人间求故剑,谁从阙下问全鸠。
姑溪幕府空貔虎,一夕龙车不可留。
万里山陵万古愁,南司北部总悠悠。
屠沽自立宫中市,灶养争除关内侯。
肯向人间求故剑,谁从阙下问全鸠。
姑溪幕府空貔虎,一夕龙车不可留。
这首诗《金陵怀古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彭孙遹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与现今衰败的对比思考。
首句“万里山陵万古愁”,开篇即以辽阔的山陵景象,引出无尽的哀愁,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南司北部总悠悠”一句,将目光转向历史的南北两方,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广阔,以及其中蕴含的无奈与沉思。
“屠沽自立宫中市,灶养争除关内侯。”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社会现实。屠沽代表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而宫中市则象征着权力中心的奢华与矛盾。灶养与关内侯则是对当时社会阶层分化和权力斗争的隐喻,表现了权力与利益的争夺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肯向人间求故剑,谁从阙下问全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故剑”和“全鸠”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局变化中道德沦丧的批判。故剑代表着旧日的忠诚与回忆,而全鸠则可能指代某种道德或传统的丧失。
最后,“姑溪幕府空貔虎,一夕龙车不可留。”这两句以姑溪幕府的空寂和龙车的不可留,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无情与变迁的不可逆转。龙车在这里象征着权力与荣耀,但最终也难逃消逝的命运,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轮回。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社会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既有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西都执戟郎,田少家无储。
虽云贫贱不戚戚,著书防患何多虞。
柴桑避俗翁,寝迹安吾庐。
如何尚作贫士咏,更赋楚调长嗟吁。
乃知两贤蒿目忧世患,不如先生无目自晏如。
朝哦诗千首,暮对酒一壶。
木兰能歌作行雨,但闻庞婆时诵园田居。
闲携筇竹自索涂,醉或起舞嗔人扶。
幅巾深衣端可画,每叹伯时何在无人图。
往日山阳徐仲车,不闻世事唯耽书。
使君早兴合堂坐,誇今弹古定自娱。
徐能开口论事以难客,君当书空作字以晓徐。
吾知二人可同传,不知紬书太史今谁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