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策羸马,劳歌行路难。
地崇秦制险,人乐汉恩宽。
御沼澄泉碧,宫梨拂露丹。
鼎成仙驭远,龙化宿云残。
不问三苗宠,谁陪万国欢。
至今松桂色,长助玉楼寒。
去国策羸马,劳歌行路难。
地崇秦制险,人乐汉恩宽。
御沼澄泉碧,宫梨拂露丹。
鼎成仙驭远,龙化宿云残。
不问三苗宠,谁陪万国欢。
至今松桂色,长助玉楼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旅途中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古今的治国策略和自然景观,抒发了对现实与历史的思考。诗人以“去国策羸马”开篇,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念,以及那种时代背景下的艰难选择。而“劳歌行路难”则透露出旅途中的辛苦和不易。
接着,“地崇秦制险,人乐汉恩宽”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秦朝的严苛与汉朝的宽松政策,展示了历史的教训和治国理念的不同。秦之严苛如同高山险峻,而汉之宽仁则如同人们所喜爱的美好恩泽。
“御沼澄泉碧,宫梨拂露丹”两句,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清澈的泉水和金黄色的果实,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象征着一种高洁与珍贵。
“鼎成仙驭远,龙化宿云残”则带有神话色彩,诗人通过对鼎的描写和龙的变幻,表达了超越凡尘、追求永恒的愿望。同时,这也暗示着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不问三苗宠,谁陪万国欢”两句,诗人对历史上的宠信与现实中的伴随发出疑问,这既是对过往恩宠的反思,也是对当前生活的探寻。
最后,“至今松桂色,长助玉楼寒”两句,以松和桂树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变的品质与永恒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冷清的环境中所能带来的精神慰藉。
芳草展绿素,十里罥长堤。
藤花覆黄冈,下与垂柳齐。
谷雨春欲尽,双禽自相啼。
行子感于役,思归息山溪。
閒看理纶绳,坐钓桃花西。
及春事偶耕,烟蓑引锄犁。
斗酒劳作苦,壶觞漫提携。
颓然窗欣厌,焉知竞攀跻。
何为深泥中,没此青骢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