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吴子云》
《寄吴子云》全文
宋 / 刘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曾是乘轩客,飘零老更穷。

棹船秋叶浦,策杖桂枝丛。

往事都如梦,新诗不用工。

草庐消得几,不许卧隆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ún
sòng / liúguò

céngshìchéngxuānpiāolínglǎogèngqióng

zhàochuánqiūzhàngguìzhīcóng

wǎngshìdōumèngxīnshīyònggōng

cǎoxiāolóngzhōng

翻译
他曾是个高贵的客人,但如今漂泊落魄,年老更加困苦。
在秋天的落叶小河旁划船,拄着拐杖漫步在桂树林中。
过去的岁月如同梦境,新的诗歌无需刻意雕琢。
简陋的小屋虽能容身,却不允许我像诸葛亮那样隐居隆中。
注释
乘轩客:指地位较高的人。
飘零:流离失所,漂泊不定。
穷:困苦,贫穷。
棹船:划船。
浦:水边,河边。
策杖:拄杖而行。
往事:过去的经历。
都如梦:一切都像梦一样虚幻。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不用工:无需过分雕琢。
草庐:简陋的草屋。
隆中:地名,诸葛亮曾隐居于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与现实中的困顿。他自称曾是乘轩(高车)上的客人,表明他曾有过较为优渥的生活状态,但现在却飘零(流落、颠簸不定)且越发贫穷。"棹船秋叶浦"则是他现在的处境,靠着简陋的小船在秋天的河岸边度日,显得非常孤独与凄凉。"策杖桂枝丛"中的策杖(拐杖)象征着词人的年迈与孤独,而桂枝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比喻高洁的植物,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对清高节操的坚持。

"往事都如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新诗不用工"则显示出词人对于创作的随性与自然,不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精巧的构思。这可能是因为年岁已高,心力交瘁,无需过多雕琢。

最后两句"草庐消得几,不许卧隆中"则是在描述诗人现实中的居住状况,"草庐"指的是简陋的竹屋或茅屋,而"消得几"可能是询问这简陋的居所还能维持多久。"不许卧隆中"则是在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即使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也只能忍受,不得不面对现实。

整首诗通过对比往昔与现状,表现了词人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坚守精神,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作者介绍
刘过

刘过
朝代:宋   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生辰:1154~1206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猜你喜欢

雪中戏元德元龄二弟二首·其一

在昔梅花犹有赋,如今冰柱亦无诗。

吾衰不作池塘梦,春草生时子合知。

(0)

别曹教授三首·其三

江花岸柳太多情,长逐春风管送迎。

我亦思归归未得,夜窗愁听杜鹃声。

(0)

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其四

支离病骨怯初寒,眼底清愁更万端。

勉和新诗寄鸿雁,江城夜月觅君看。

(0)

韩知閤挽诗·其一

一品真王裔,先朝长主孙。

华途声烈在,上閤典刑存。

闾里群知敬,朝廷愈觉尊。

天胡啬之寿,莫返九原魂。

(0)

堂前东偏松棚清荫可爱为赋五言八句

问讯苍官旧,掀髯肯见临。

笑谈驱酷暑,朝夕托清阴。

便引夷风至,宁容盾日侵。

北窗高卧处,靖节是知音。

(0)

送汤倅二首·其一

青衫试吏古桐川,识面池阳别驾贤。

但喜论交时一笑,不知为客度三年。

新来怀抱愁分袂,此去功名好著鞭。

未必九华清绝地,更能留滞玉堂仙。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