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乘轩客,飘零老更穷。
棹船秋叶浦,策杖桂枝丛。
往事都如梦,新诗不用工。
草庐消得几,不许卧隆中。
曾是乘轩客,飘零老更穷。
棹船秋叶浦,策杖桂枝丛。
往事都如梦,新诗不用工。
草庐消得几,不许卧隆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与现实中的困顿。他自称曾是乘轩(高车)上的客人,表明他曾有过较为优渥的生活状态,但现在却飘零(流落、颠簸不定)且越发贫穷。"棹船秋叶浦"则是他现在的处境,靠着简陋的小船在秋天的河岸边度日,显得非常孤独与凄凉。"策杖桂枝丛"中的策杖(拐杖)象征着词人的年迈与孤独,而桂枝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比喻高洁的植物,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对清高节操的坚持。
"往事都如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新诗不用工"则显示出词人对于创作的随性与自然,不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精巧的构思。这可能是因为年岁已高,心力交瘁,无需过多雕琢。
最后两句"草庐消得几,不许卧隆中"则是在描述诗人现实中的居住状况,"草庐"指的是简陋的竹屋或茅屋,而"消得几"可能是询问这简陋的居所还能维持多久。"不许卧隆中"则是在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即使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也只能忍受,不得不面对现实。
整首诗通过对比往昔与现状,表现了词人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坚守精神,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