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鸳行月悄,蝶路烟疏,勾恨入箫眼。
那角回阑底,私凭处、窥侬曾记双燕。闲情自款。
道别来、多受春感。
想花落、有小鬟埋也,比枝上犹暖。何限。清歌未散。
背低帘短烛,凄写愁翰。
绿黯烟帆迥,湘栊外、因卿还系柔缆。杨花万点。
未上衣、先共魂远。只今夕楼阴,愁占了,没人见。
又鸳行月悄,蝶路烟疏,勾恨入箫眼。
那角回阑底,私凭处、窥侬曾记双燕。闲情自款。
道别来、多受春感。
想花落、有小鬟埋也,比枝上犹暖。何限。清歌未散。
背低帘短烛,凄写愁翰。
绿黯烟帆迥,湘栊外、因卿还系柔缆。杨花万点。
未上衣、先共魂远。只今夕楼阴,愁占了,没人见。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情的画面,以月色、鸳鸯和蝴蝶为背景,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鸳行月悄,蝶路烟疏",月光下鸳鸯成对,蝴蝶飞舞在稀疏的烟雾中,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勾恨入箫眼",暗示着主人公心中的愁绪被这景象触动,如箫声般深沉。
"那角回阑底,私凭处、窥侬曾记双燕",回忆起往昔与伴侣在栏杆边的私语,看到双燕飞过,不禁引发对旧日欢愉的怀念。"闲情自款",流露出主人公闲暇时的思念之情,感叹离别后春天的景色也多了几分感伤。
"想花落、有小鬟埋也,比枝上犹暖",想象花朵凋零,连侍女也为之掩埋,比起仍在枝头的,似乎更显温暖,暗喻主人公对逝去时光的眷恋。
接下来,词人通过"清歌未散",表达了对往昔歌声的回味,"背低帘短烛,凄写愁翰",借烛光下的低吟,抒发深深的愁绪。"绿黯烟帆迥,湘栊外、因卿还系柔缆",描绘出湘江上的孤舟,寄托着对远方人的牵挂。
"杨花万点",象征着飘零不定的情感,"未上衣、先共魂远",表达情感超越了空间,直抵心灵深处。最后,"只今夕楼阴,愁占了,没人见",揭示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愁苦,只在夜晚的楼影中默默承受。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与春景融合,展现出清末近现代初词人程颂万独特的感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