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界跨六合,俯身窥八荒。
雕镂殚灵怪,雄丽资人王。
晃耀天眼中,倒景摇青苍。
磅礴万古胸,揽此浩茫茫。
孝陵神鬼宅,紫气如龙长。
大江从西来,春流淡淮阳。
莺花帝城满,元后坐明堂。
绿波平燕子,古台下凤皇。
所见但高树,阴沉环御墙。
游子恋云物,山川乱故乡。
郁纡千里目,征鸟东南翔。
空界跨六合,俯身窥八荒。
雕镂殚灵怪,雄丽资人王。
晃耀天眼中,倒景摇青苍。
磅礴万古胸,揽此浩茫茫。
孝陵神鬼宅,紫气如龙长。
大江从西来,春流淡淮阳。
莺花帝城满,元后坐明堂。
绿波平燕子,古台下凤皇。
所见但高树,阴沉环御墙。
游子恋云物,山川乱故乡。
郁纡千里目,征鸟东南翔。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的《登报恩寺塔》。诗中描绘了诗人站在报恩寺塔上俯瞰天地的壮阔景象,以及对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句“空界跨六合,俯身窥八荒”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空间,仿佛能跨越天地,窥视四方。接着“雕镂殚灵怪,雄丽资人王”两句,赞美了自然界中精妙绝伦的创造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这些自然景观对于帝王统治者的意义。
“晃耀天眼中,倒景摇青苍”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景色,仿佛在天眼之下,倒映出一片青苍之色,充满了动态美。“磅礴万古胸,揽此浩茫茫”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对眼前景象的包容,仿佛能够承载整个宇宙的浩瀚。
接下来,“孝陵神鬼宅,紫气如龙长”两句,转而描述了古代帝王陵寝的神秘与庄严,紫气腾腾,如同龙之长啸,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大江从西来,春流淡淮阳”描绘了长江自西而来,春水悠悠,淡泊宁静的淮阳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莺花帝城满,元后坐明堂”则通过莺啼花开的景象,以及皇帝坐在明堂中的场景,展现了繁华与权力的象征。“绿波平燕子,古台下凤皇”进一步描绘了燕子在绿波中飞翔,凤凰在古台上栖息的画面,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最后,“所见但高树,阴沉环御墙”表达了诗人眼中所见的只是高大的树木环绕着皇宫的围墙,体现了对权力中心的敬畏。“游子恋云物,山川乱故乡”抒发了游子对自然美景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郁纡千里目,征鸟东南翔”则以游子的目光远眺,征鸟飞向东南,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