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竹山紫云洞》
《石竹山紫云洞》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古风

群峰际东海,一峰凌紫云。

昔人炼丹处,石室莓苔纹。

飘飘龙虎车,即此上丹阙。

惟留白鹤影,宛在青松月。

下有静者庐,其人颇淳庞。

一水落天镜,万花明石窗。

药食有时暇,还来叩岩关。

心与鱼鸟乐,身随天地閒。

伊余困流俗,十载未应还。

长歌赋招隐,梦绕天涯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竹山紫云洞的壮丽景色和隐逸之士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厚的道家哲学色彩。

首句“群峰际东海,一峰凌紫云”,以磅礴的气势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中。群山环绕,直插云霄,其中一座山峰更是超越紫云,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接下来,“昔人炼丹处,石室莓苔纹”两句,引出了一段历史的痕迹。古人在此修炼丹药,留下石室,上面覆盖着莓苔,既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这里曾是修行之地。

“飘飘龙虎车,即此上丹阙”描绘了仙人乘龙虎车飞升至仙境的情景,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惟留白鹤影,宛在青松月”则通过白鹤的影子,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仿佛白鹤与月光下的青松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宁静的世界。

“下有静者庐,其人颇淳庞”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居所,居住在这里的人生活简朴而纯真,远离尘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一水落天镜,万花明石窗”通过清澈的流水和明亮的石窗,展现了隐居者生活环境的清幽与美好。

“药食有时暇,还来叩岩关”表明隐居者在闲暇之余,还会回到这山中,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

“心与鱼鸟乐,身随天地閒”表达了隐居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心灵如同鱼鸟般自由自在,身体则随着天地的节奏悠然自得。

最后,“伊余困流俗,十载未应还”诗人自述自己深陷世俗的困扰,渴望能像隐居者一样,摆脱尘世的束缚,回归自然。

“长歌赋招隐,梦绕天涯山”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梦中寻找到心中的那座山,寄托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山南先生挽诗

仰惊乔岳失嶙峋,千载风流可复闻。

鼎有丹砂轻县令,囊无薏苡诧将军。

苧袍岁月孤青简,石室文章閟白云。

泪尽侯芭悲独立,短衣高马秪纷纷。

(0)

哭陈茂卿

多病文园鬓未霜,可人风味故难忘。

岂期夜壑舟无定,竟使春天草不芳。

卖药几时来海上,遗文须我访襄阳。

谁怜后死仍漂泊,云白山青自故乡。

(0)

八咏楼·其二溪南即事

莽莽长川去,行行薄暮时。

山光连睥睨,寒色入旌旗。

夕鸟归飞急,风帆逆上迟。

世情关物理,俯仰寄长思。

(0)

谈秋云挽词

云到秋来懒作霖,飞飞何处竟销沈。

听琴未了钟期兴,许剑长怀季札心。

两郡事曾归史馆,百年名合传儒林。

新碑高倚游来坞,时有行人下马寻。

(0)

挽华司勋汝和

瑚琏之器华司勋,十年远别长思君。

留都典籍国与立,目睹成宪恢前闻。

司勋家世故有文,台阁省寺联清芬。

民曹两考两书最,馀兴却忆江东云。

自公退食弦南薰,秦淮坐对波沄沄。

神仙中人在图画,回首世路徒纷纭。

胡为异境复此分,蓬莱有径瀛无濆。

我怀畴昔一洒泪,吟倚楚天终夕曛。

(0)

赠惠训术秋山

甲子须臾信矣无,人间元亦有蓬壶。

等閒悟得循环理,坐倚高松看海枯。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