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上下郭,得得过春山。
自叹欲何往,相从非等闲。
波深鱼泼泼,竹静鸟关关。
若个渔舟晚,延缘见苇间。
溪南上下郭,得得过春山。
自叹欲何往,相从非等闲。
波深鱼泼泼,竹静鸟关关。
若个渔舟晚,延缘见苇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中漫步春山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溪南上下郭,得得过春山”点明了地点和行进的方向,春山在雨中的景色被巧妙地引入画面。接着,“自叹欲何往,相从非等闲”表达了诗人对旅程的思考,以及与自然相伴的不寻常体验,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
“波深鱼泼泼,竹静鸟关关”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波深邃中鱼儿活泼跳跃的景象,以及竹林深处鸟儿啼鸣的和谐之音,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最后,“若个渔舟晚,延缘见苇间”以渔舟晚归为结尾,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使整个场景更加丰富而富有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田夫笑把褐衣牵,争问壶中别有天。
齿发虽衰浑未觉,精神愈胜果何缘。
公言已老偶能尔,我本无心只自然。
再祷百分才及一,定应椿寿八千年。
访客包家山,相与登层颠。
嶙峋巨石中,屈曲扶栏干。
夜来雨初过,石罅时涓涓。
轻舆到冈头,大江横吾前。
亭午潮方盛,千艘散平川。
道人茅三间,花木罗后先。
朅来汩京尘,旷望为洗湔。
山断塔层层,西陵渺苍烟。
此道走邯郸,归心更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