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将折箸探源流,直到俱卢穷尽头。
端的这回亲见彻,百千溟渤一浮沤。
谩将折箸探源流,直到俱卢穷尽头。
端的这回亲见彻,百千溟渤一浮沤。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月涧之手,名为《北海》。诗中以“谩将折箸探源流”开篇,以折箸象征着探索事物的细微与源头,表达了诗人对事物本质深入探究的决心和态度。接着,“直到俱卢穷尽头”,“俱卢”在佛教中指宇宙的边际,此句意为诗人追求真理的脚步不会停止,直至触及宇宙的极限。随后,“端的这回亲见彻”,表明诗人相信这次的探索将会达到彻底理解的境界。最后,“百千溟渤一浮沤”,以大海与泡沫的对比,形象地阐述了宇宙的浩瀚与个体认知的渺小,同时也暗示了通过深入探索,最终能够洞察宇宙的奥秘。
整首诗通过对折箸、俱卢、大海与泡沫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真理追求的执着与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关于自我认知与宇宙真理的探讨。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于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岸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崙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