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踵有萧曹,并世无杨马。
才调相如未必难,难得怜才者。
尘满凤皇弦,霜冷鸳鸯瓦。
不解垆边共白头,枉赋长门也。
接踵有萧曹,并世无杨马。
才调相如未必难,难得怜才者。
尘满凤皇弦,霜冷鸳鸯瓦。
不解垆边共白头,枉赋长门也。
这首诗是汪东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作品,以文君当垆的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才子佳人的赞赏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首句“接踵有萧曹,并世无杨马”暗指人才辈出,但像杨修(杨马)那样的伯乐却不多见。接下来的“才调相如未必难,难得怜才者”强调了才华出众之人并不罕见,但能欣赏并重用他们的人实属不易。
“尘满凤皇弦,霜冷鸳鸯瓦”运用了象征手法,凤凰琴弦积满灰尘,鸳鸯瓦上霜寒,暗示了才子的才华被埋没,无人赏识的凄凉境况。“不解垆边共白头,枉赋长门也”则借卓文君当垆卖酒与司马相如共度贫困生活的典故,表达对才子未能得到恰当赏识,如同卓文君未得司马相如般长久陪伴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寓言式地揭示了人才的困境和知音难觅的主题,语言含蓄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