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泥拆雨岸,细路转堪憎。
去马冲风色,征衣挂石棱。
疲兵时偃卧,古堠更陵乘。
赖有销愁地,云中岳色层。
沙泥拆雨岸,细路转堪憎。
去马冲风色,征衣挂石棱。
疲兵时偃卧,古堠更陵乘。
赖有销愁地,云中岳色层。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戗风岭》描绘了一幅风雨行旅的画面。首句“沙泥拆雨岸”写出了道路湿滑,雨水冲刷着岸边的情景,环境显得艰难。接着,“细路转堪憎”进一步强调了行路的艰辛,小路曲折难行,令人厌烦。
“去马冲风色”描绘了马匹在风雨中疾驰,显示出旅途的匆忙和艰辛。而“征衣挂石棱”则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旅人衣裳被风吹得紧贴在嶙峋的山石上的形象,暗示了行人的疲惫与困苦。
“疲兵时偃卧”以“疲兵”一词,表达了士兵们的劳累,他们不时地停下休息。接下来,“古堠更陵乘”中的“古堠”是古老的烽火台,暗示了旅途中的历史沧桑,而“更陵乘”则可能指山路更加险峻,需要不断攀登。
最后两句“赖有销愁地,云中岳色层”为全诗带来一丝亮色,旅人虽然疲惫,但庆幸还有能让心灵得到慰藉的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峰,它们如同一层层的愁绪被云遮掩,也象征着希望和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行人在风雨中挣扎求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依赖和期待,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不并难飞茧里蛾,有花芳处定经过。
天风相送轻飘去,却笑蜘蛛谩织罗。
苒苒双双拂画栏,佳人偷眼再三看。
莫欺翼短飞长近,试就花间扑已难。
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
不闻丝竹谁教舞,应仗流莺为唱歌。
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
天纵秾华刳鄙吝,春教妖艳毒豪奢。
不随寒令同时放,倍种双松与辟邪。
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
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
朝日照开携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剪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
只闻神鬼害盈满,不见古今争贱贫。
树影便为廊庑屋,草香权当绮罗茵。
阶前一片泓澄水,借与汀禽活紫鳞。
耨水耕山息故林,壮图嘉话负前心。
素丝鬓上分愁色,络纬床头和苦吟。
笔研不才当付火,方书多诳罢烧金。
同年二十八君子,游楚游秦断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