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濯形容露,剜挑口眼通。
试教常点检,每夜定飞空。
洗濯形容露,剜挑口眼通。
试教常点检,每夜定飞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庭中奇石的观察和感受。"洗濯形容露,剜挑口眼通"一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这些自然生成的石头比作拥有面部特征的生物,似乎它们经过了精心的雕琢,每一个部分都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又生机勃勃的气息。诗人细致入微地观察着这些石头,仿佛每一块都是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试教常点检, 每夜定飞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建立了深厚情感的奇石进行日常的审视,每到夜晚便在心中确定它们占据的位置和空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超脱。诗人似乎通过这些奇石,寻找到了内心世界的平静与飞扬。
文同作为宋代著名的画家,其在诗歌创作中融合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观念,更反映出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清晨读君碑,如到徐亭下。
灵境犹缥缈,仙风已潇洒。
亭虽人为之,洞是天开者。
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
徐君神骨不埃尘,疏眉秀目方青春。
穷追屡束寇贼手,幽讨却作烟霞人。
当年远祖尝浮海,采药仙山竟何在。
君今复探山中奇,潭潭六室世未知。
呜呼安得此亭此洞在吾乡,庐岳自此增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