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曾梦良惠然见存出口字诗十有七篇偶摭所遗成三篇纪谢·其三》
《曾梦良惠然见存出口字诗十有七篇偶摭所遗成三篇纪谢·其三》全文
宋 / 葛胜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居然埋照向穷山,谁识龙媒伏帝闲。

意气虽吞云梦泽,功名未羡玉门关。

身常静退缘知止,心不倾邪畏好还。

但恐搢绅公论在,招延行见觐威颜。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曾梦良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身品格的坚守。首句“居然埋照向穷山”描绘了曾梦良隐居于偏远之地的形象,暗示其才华被埋没,如同日光隐匿于深山之中。接着,“谁识龙媒伏帝闲”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曾梦良比作潜藏的骏马,即使在帝王面前也保持闲适,暗含其不为权势所动的高洁品质。

“意气虽吞云梦泽,功名未羡玉门关”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曾梦良的胸襟与志向。云梦泽和玉门关分别代表广阔的天地与遥远的边疆,诗人通过这两处地名,表达了曾梦良虽有远大的抱负与豪情,却并不汲汲于功名利禄,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身常静退缘知止,心不倾邪畏好还”则揭示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重视与对道德底线的坚守。这里的“知止”意味着知道何时停止,即适时退让,不贪图过多;“心不倾邪”则强调内心的纯净与正直,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畏好还”可能是指避免陷入不良的循环或诱惑中,保持自我道德的纯洁。

最后,“但恐搢绅公论在,招延行见觐威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曾梦良才能的期待。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担心社会上公正的评价会促使曾梦良再次崭露头角,展现出其卓越的才能与品德。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曾梦良的才华与高尚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品格的反思与追求,以及对社会公正评价的尊重。

作者介绍

葛胜仲
朝代:宋   字:鲁卿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生辰:1072~1144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猜你喜欢

南巡歌八首次韵·其七

南阳旧是帝王家,西入长安望已赊。

春风乍到龙飞殿,羽扇纷纷引翠华。

(0)

咏园中杂草八首·其三书带

地惭扬子宅,草似郑公乡。

书卷年来废,空翻白日长。

(0)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其二罂粟

野人悬磬室,那得粟千罂。

且共搴芳实,无须惜落英。

(0)

詹司训守贞义训卷

早慕共姜节,还誇孟母贤。

尔来授经处,应废蓼莪篇。

(0)

花朝感兴

疏雨轻风湿晓烟,曲江春色倍堪怜。

新蒲细柳行宫里,语燕啼莺御道边。

拟向尊前销客思,更于花下惜芳年。

明时事业非无赖,扬子何为独草玄。

(0)

题汪翁禄寿图

老翁紫霓裳,巾舄何太古。

长耳双方瞳,炯然精英聚。

玄鹿千岁放不骑,灵木九节手自拄。

或时探箓向会稽,还见寻丹入岣嵝。

丹成依旧住人间,羽盖芝旌往复还。

白云暮去洛阳市,紫气朝来函谷关。

我闻安期生,亦有老聃氏。

飘飖千载人,此翁无乃是洗髓。

俄惊海水浅,驻颜恰喜桃花似。

洞天不解记春秋,世人犹共论甲子。

小年大年谁得知,优游空负沧洲期。

茫茫河清竟难俟,冥冥劫烬胡不窥。

嗟余愿得斋心长跽此翁侧,受翁素书习服食,后天常存游八极。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