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山北与山南,是处移将竹两三。
亦爱村深工部屋,尚嫌门对相公潭。
夕阳归鸟占花坞,山雨饭牛规草庵。
口挂壁从生白醭,是中除酒百无堪。
不论山北与山南,是处移将竹两三。
亦爱村深工部屋,尚嫌门对相公潭。
夕阳归鸟占花坞,山雨饭牛规草庵。
口挂壁从生白醭,是中除酒百无堪。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情趣。"不论山北与山南,是处移将竹两三"表明诗人对于选择隐居之地并不挑剔,只要有几竿竹子就足够了,体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亦爱村深工部屋,尚嫌门对相公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环境的进一步要求,即使是在深邃的村庄中,也希望自己的居所能够精心构建,而且即便如此,还觉得面对着相公潭(可能是指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也略感不足,显示出诗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夕阳归鸟占花坞,山雨饭牛规草庵"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黄昏时分,鸟儿返回它们在花丛中的巢穴,而诗人则是在山中遇雨,简单地以饭食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安排好自己的住所——草庵。
"口挂壁从生白醭,是中除酒百无堪"最后两句,则是对生活情趣的进一步描绘。诗人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饮食(白醭即未经发酵的米酒),还在寻找其他生活中的乐趣,除了酒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感到快乐的事情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脱离尘世纷扰、与大自然亲近的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汉阳归客悲秋草,旅舍叶飞愁不扫。
秋来倍忆武昌鱼,梦着只在巴陵道。
曾随上将过祁连,离家十年恒在边。
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
知君开馆常爱客,樗蒱百金每一掷。
平生有钱将与人,江上故园空四壁。
吾观费子毛骨奇,广眉大口仍赤髭。
看君失路尚如此,人生贵贱那得知。
高秋八月归南楚,东门一壶聊出祖。
路指凤皇山北云,衣沾鹦鹉洲边雨。
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