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其四》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其四》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此翁见事常迟,八秩尚移荔枝。

何曾无戴白老,会须有擘红时。

(0)
注释
此翁:这位老人。
见事常迟:看事情总是较晚。
八秩:八十岁。
尚:还。
移荔枝:移植荔枝。
何曾:哪里曾经。
无戴白老:没有头发花白的老者。
会须:将来必定。
擘红时:分享红色果实的时候。
翻译
这位老人看事情总是较晚,即使年已八十还在移植荔枝。
哪里没有头发花白的老者,将来必定会有他分享红色果实的时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溪庵种蓼六言八首(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命过程的深刻体会。

“此翁见事常迟”,这里的“此翁”指的是诗中的隐者,即诗人自己。“迟”字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不急于求成之态度,显示出诗人的超然物外之心境。诗人在山中修筑溪庵,以此自娱,这种生活状态让他对世事看得更为透彻。

“八秩尚移荔枝”,“八秩”指的是八十岁的高龄,“移荔枝”则是指将荔枝树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栽培。这两句表明诗人即使到了老年,也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里的“荔枝”也象征了生命力的顽强和延续。

接下来的“何曾无戴白老,会须有擘红时”,“戴白老”指的是头发变白的老人,而“擘红”则是指果实成熟后的红色。这两句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生命如同果实,需要时间去成长和成熟。即便是在老年,也有其美好之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和对生命过程的深刻感悟,展现出诗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遇闰

遇闰深山秋益深,每因趁暖一幽寻。

松盘岭腹苍中翠,叶落波心静里沉。

鹿度岩边看活画,禽鸣林际听仙音。

养生自是斯间好,勤政名轩敢忘钦。

(0)

迎神曲.十二首选四

被发骑龙事渺然,栾公立社自年年。

臂鹰老手还余我,伏腊鸡豚掠社钱。

三年蜀血肯销沉,我所思兮在桂林。

却望苍梧量泪雨,湘江何似五湖深。

日蚀麒麟格斗余,山河两戒眇愁予。

兰沧渡后无消息,且坐前潮伴子胥。

真王异姓指河山,箫鼓丛祠报赛间。

咫尺灵飞催后命,红云仍押祝融班。

(0)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0)

菩萨蛮

春波软荡红楼水,多时不放莺儿起。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可奈别离何,明朝杨柳多。

(0)

登清凉石有感

君不见,清凉山前一灵石,一片方方大如席。

云是文殊说法座,千古流传夸胜迹。

我生闻说自孩提,将信还疑难考索。

寄慕兹山四十春,苦为浮名缚冠帻。

迩束嫡宦游汾阳,行旌北指台山冈。

跻攀万仞不惮险,清秋天爽披清凉。

石旁拭目辩真伪,恐感禅家虚诞累。

殷勤立石遍招呼,仆夫累为堪容萃。

始信空中色相真,石能幻化通灵神。

石灵愈信文殊道,道神常显空中身。

空中身,灵山塔,我问灵山山不答。

异石中藏玄妙机,识破玄机输老衲。

老衲前知石灵性,坐石谈经神鬼听;

经余晓月诸山静,神光绕石天花馨。

(0)

月华清

楼倚明河,山蟠乔木,故国秋光如水。

常记别时,月冷半山环佩。

到而今、桂影寻人,端好在、竹西歌吹。如醉。

望白蘋风里,关山无际。可惜琼瑶千里。

有少年玉人,吟啸天外。脂粉清辉,冷射藕花冰蕊。

念老去、镜里流年,空解道、人生适意。谁会。

更微云疏雨,空庭鹤唳。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