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宵》
《元宵》全文
宋 / 张九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万叠灯山辊绣毬,怕寒骑马著驼裘。

要看十里红莲满,须上谯门最上头。

(0)
注释
万叠:形容众多,密集。
灯山:比喻灯火繁多如山。
辊绣毬:形容灯火滚动如同绣球。
怕寒:指对寒冷的畏惧。
驼裘:驼毛制成的皮衣,保暖性强。
十里红莲:形容莲花盛开,色彩鲜艳。
谯门:城楼上的门,代指城楼。
最上头:指城楼的最高处,寓意视野开阔。
翻译
无数的灯火如同滚动的绣球般壮观,人们因惧怕寒冷而穿着厚厚的驼毛皮衣骑行。
想要看到十里之外盛开的红莲,必须登上城楼的最高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元宵(元宵节,又称为元夕或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与现在的元宵节有所不同)时节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灯火、花卉和服饰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当时人们欢庆佳节的情景。

"万叠灯山辊绣毬"一句中,“万叠”形容灯光层层叠加,如同山峦连绵;“辊绣毬”则是形容灯球被细致的花纹装饰,犹如珍珠般圆润。

"怕寒骑马著驼裘"一句中,“怕寒”表现了季节即将转入春暖但仍有寒意;“骑马著驼裘”则显示了人们为抵御冷风而穿戴的厚实服饰,充满了生活气息。

"要看十里红莲满"一句中,“要看”表明诗人对景象的期待和向往;“十里红莲满”形容的是远处花开得如同覆盖十里的景致,生动地展现了元宵时节花繁盛放的情状。

"须上谯门最上头"一句中,“须上”表达了一种迫切的行动;“谯门最上头”则指的是在最高处观赏,这里的“谯门”可能是某个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是泛指高处,如城楼之类,从而获得最佳的观赏位置。

整首诗通过对灯火、服饰、花卉和空间高度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元宵节日的热闹景象,还透露出人们在寒冷季节中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张九成
朝代:宋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猜你喜欢

九叠送春韵·其一

苍龙俯首六鳌沦,断送阎浮万古春。

蜂蝶背枝团未散,鲽鹣分道偶非珍。

雪泥鸿爪空留印,闰气蛙声要即真。

万绿更无红一点,开门还有卖花人。

(0)

七叠病鹤送春韵·其二

慷慨挥金付狭斜,苕苕油壁去天涯。

九州竟少埋怨地,三岛应无卖酒家。

青冢归魂非汉月,红霞过眼是唐花。

风来四壁幡齐倒,春便弥留已不华。

(0)

无题·其五

薄命怜花诫折枝,春归又隔一年迟。

蜂投蛛网谁援手,燕逼莺簧莫置词。

不遇罗虬卿太倖,难为司马我原痴。

悤悤耐却东君爱,终有香消粉褪时。

(0)

归途口占·其一

一幅蒲帆得力多,朝辞箫市晚琴河。

私心却怪南风顺,不许蓬窗拥素娥。

(0)

论诗·其九

红日三更海气青,珠宫贝阙滉珑玲。

幽灵来往疑无路,那许寻常屐齿经。

(0)

论文·其十六

一顶儒巾气味馊,也来捉笔学韩欧。

程朱门户重儓好,何苦文场硬出头。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