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忘筌地,携篮等跳虾。
错行樵子径,却到葛洪家。
未到忘筌地,携篮等跳虾。
错行樵子径,却到葛洪家。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居简所作的《偈颂一百三十三首》中的第七十九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
“未到忘筌地,携篮等跳虾。” 开篇以“忘筌”为喻,筌是捕鱼的工具,忘筌意味着忘记手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并未直接到达这种忘我的状态,而是如同带着篮子在水中寻找跳动的虾,形象地表达了在追求禅悟的过程中,虽未完全达到忘我之境,但仍在不断探索与实践。
“错行樵子径,却到葛洪家。” 这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体验。错行樵子径,意指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走,这里暗含了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走错路,但最终却意外地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即“却到葛洪家”。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的道士,以炼丹著称,此处借指通过修行达到精神升华的境地。整句诗寓意着在禅修的道路上,即使曾经迷失或误入歧途,最终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实现精神的解脱与提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悟过程的独特体悟,以及在追求精神解脱道路上的探索与坚持。
十年用兵九不熟,人家有田不种谷。
尽枯膏血作军储,却买官糟贮饥腹。
富者鬻田贫鬻妻,夜困桁杨晓敲朴。
长腰一粒不下咽,输入官仓常满屋。
昔年贯朽内府钱,诸公何苦开汉边。
自从胡马饮江水,便恐黔首流饥涎。
黄尘白骨尚满眼,锦裘绣帽谁当前。
烹羊炰羔固不恶,饥民食糟真可怜。
元侯幕下短主簿,肯与斯民作调护。
不愁吏考拙催科,宁脱青衫赋归去。
詹侯老文称大手,乐府诗高古无有。
安得狂歌彻圣明,便叱风雷清九有。
却驱群贼作良农,还我昭陵旧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