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题余氏女子绣西施浣纱图为阮亭赋》
《水调歌头.题余氏女子绣西施浣纱图为阮亭赋》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麻]韵

婀娜针神女,春昼绣西家。

闻道若耶溪上,渌水漾明沙。

为忆吴宫情事,蓦地养娘来至,羞脸晕朝霞。

忙向屏山畔,背过鬓边鸦。一春愁,三月雨,满栏花。

西施未嫁,当初情绪记些些。

靠著绣床又想,拈著鸳针又放,幽思渺无涯。

一幅鲛绡也,错认越溪纱。

(0)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余氏女子在绣西施浣纱图时的情感世界。开篇“婀娜针神女,春昼绣西家”,以“婀娜”形容女子的轻盈姿态,以“春昼”渲染出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女子在白天的静谧时光里,专注地绣着西施浣纱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古典美的意境。

“闻道若耶溪上,渌水漾明沙”一句,借用了若耶溪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自然与和谐,绿水荡漾,明沙映照,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

“为忆吴宫情事,蓦地养娘来至,羞脸晕朝霞”则通过女子的内心活动,展现了她对古代故事的深深向往和情感共鸣。她的脸庞因羞涩而泛起红霞,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

接下来,“一春愁,三月雨,满栏花”几句,以季节的变化和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春天的愁绪、绵绵的细雨、盛开的花朵,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女子内心深处的忧郁与美好。

“西施未嫁,当初情绪记些些”一句,巧妙地将西施未嫁的故事与女子的情感相联系,暗示了女子对爱情的憧憬与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最后,“一幅鲛绡也,错认越溪纱”以一幅精美的丝绢作为结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绣作主题,也寓意着女子心灵手巧,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出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世界之中。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睡香花

曾向庐山睡里闻,香风占断世间春。

窃花莫扑枝头蝶,惊觉南窗半梦人。

(0)

登岘首阻雨·其一

羊公风绩几经秋,独绕龟趺为少留。

欲问荆人寻旧事,一江清泚自东流。

(0)

和邓慎思同舍问及故山景物用钟字韵诗以答

烟霞曾是踏诸峰,翻作清歌笑玉钟。

几代孙经桃坞隔,千年坛忆华山逢。

美才方赴鸣驺召,逸兴何由税驾从。

我亦江乡成阻阔,西风归意浩然浓。

(0)

黄山席上别当涂僚友·其二

五福人所愿,九龄神所悭。

著身名利场,宠辱如循环。

不见倦飞鸟,翻然亦知还。

酒阑解袂去,老矣遂投闲。

(0)

福圣观·其一

九峰回合抱琼田,石蕊云英漱瀑泉。

闻说丹成从此路,玉虹芝驾上青天。

(0)

送程给事知越州

垂髫骑竹戏江滨,束发区区走路尘。

忆别稽山无去梦,乐闻鉴水欲归人。

棹歌停楫千诗送,帆影乘风百尺伸。

行矣东南寄滋重,越民远尔待颁春。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