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尚志》
《寄尚志》全文
宋 / 吴则礼   形式: 古风

孤城惨淡临寒水,战马不收眠陇底。

戍鼓吹角夜迢迢,霜月徘徊梦惊起。

遥知横槊兴方新,绿入沙场细草春。

憔悴谁怜苏季子,貂裘空复敝黄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àngzhì
sòng /

chéngcǎndànlínhánshuǐzhànshōumiánlǒng

shùchuījiǎotiáotiáoshuāngyuèpáihuáimèngjīng

yáozhīhéngshuòxīngfāngxīn绿shāchǎngcǎochūn

qiáocuìshuíliándiāoqiúkōnghuángchén

注释
孤城:形容城市孤立无援,环境凄凉。
寒水:冰冷的水面,象征着严寒和荒凉。
戍鼓:守卫边疆的军鼓,表示夜晚的警戒。
貂裘:古代贵人的服饰,此处代指英雄。
敝黄尘:破旧的在风尘中,形容英雄的落魄。
翻译
一座孤城凄凉地面对着寒冷的水面,战马未归,静卧在边疆的山谷中。
夜晚的戍楼鼓声和号角声悠长,月光如霜,梦境中的人被惊醒。
远方似乎有人正满怀豪情地持槊而立,春天的绿色已悄然进入战场,覆盖了沙场上的细草。
那位憔悴的英雄,又有谁能怜惜?他的貂裘如今只在风尘中破败不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寄尚志》,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关怀和赞美之情。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边塞生活和战争状态的诗,充满了苍凉与哀愁。

“孤城惨淡临寒水”一句,以孤城作为背景,描绘出一种孤独、荒凉的情景。城池旁的河流在寒风中显得分外凄清,而“战马不收眠陇底”则暗示战争的紧张与频繁,连马匹都不能得到休息。

接下来的“戍鼓吹角夜迢迢”表达了边塞生活中的紧张气氛。每当夜幕降临,守卫的军号和警报声此起彼伏,让人感到战事频仍,心绪难安。而“霜月徘徊梦惊起”则透露出诗人对战争的恐惧与不安,即便是在梦中也无法逃脱战乱带来的惊吓。

“遥知横槊兴方新”一句,通过对远处战争胜利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尚志等将士们能够取得新胜利的祝愿。而“绿入沙场细草春”则描绘出边塞初春景色,即便在戈壁之中,也有生命力顽强生长。

最后,“憔悴谁怜苏季子,貂裘空复敝黄尘”两句,诗人感慨于前朝英雄如苏武、季布等人的遭遇,他们身穿贵重的貂皮大衣,却只能在荒凉的边塞中与黄土为伴,表达了对他们命运的哀悯和对边塞将士生活的同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景象的生动描绘,以及对英雄人物遭遇的感慨,传递了一种深切的历史哀愁与战事之下的生灵哀痛。

作者介绍

吴则礼
朝代:宋   籍贯:今湖北阳新)

吴则礼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猜你喜欢

四月二十日渡海·其一

南行天转凉,向夕海愈绿。

成连去何之,风涛自终曲。

(0)

津沽杂感·其五

海棠半开天下媚,留取五分作春睡。

心知会有开尽时,且赏花前未开意。

(0)

送春

检点平生空自奇,渐成灰烬欲何施。

送春可得回三舍,积恨应须塞两仪。

来日尘劳殊未息,馀年心病总难医。

江南是我销魂地,忍泪看天到几时?

(0)

题龙州小学堂

守边有上策,兴学以平乱。

三叹登斯堂,弥天待童冠。

(0)

述轩辕弥明语

知者谈何易,就之姑有云。

莫疑吾所学,聊与子同群。

孰意卒无取,于时谁复分?

道人今闭口,不语岂当闻。

(0)

月是钓愁钩,钩来无数愁。

月愁有密约,相见五更头。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