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人昔游居寝处,一草一木可敬之。
涪翁初释僰道縳,枉道过我临水湄。
梵宫三托吉祥卧,悠悠东泛长淮涯。
牵丝姑孰席未暖,鬼瞰高明俄解龟。
鹦鹉洲前弄晴泚,祠宫寄食长江西。
黄绢碑中发奇祸,播迁瘴海如湘累。
天生斯人意有在,世或不用将何疑。
巫阳下招化黄鹄,不遣啄腐随家鸡。
前年岁晏到萧寺,开眼适见邹松滋。
涪翁故时得此客,今已改色嗟流离。
大招泪湿缘坡竹,神观凛凛疑来归。
今年森木挂秋暑,鹧鸪钩辀向我啼。
重来野僧零落尽,坏帐鼠齧非当时。
过眉拄杖为小立,将暝西山含夕霏。
德人昔游居寝处,一草一木可敬之。
涪翁初释僰道縳,枉道过我临水湄。
梵宫三托吉祥卧,悠悠东泛长淮涯。
牵丝姑孰席未暖,鬼瞰高明俄解龟。
鹦鹉洲前弄晴泚,祠宫寄食长江西。
黄绢碑中发奇祸,播迁瘴海如湘累。
天生斯人意有在,世或不用将何疑。
巫阳下招化黄鹄,不遣啄腐随家鸡。
前年岁晏到萧寺,开眼适见邹松滋。
涪翁故时得此客,今已改色嗟流离。
大招泪湿缘坡竹,神观凛凛疑来归。
今年森木挂秋暑,鹧鸪钩辀向我啼。
重来野僧零落尽,坏帐鼠齧非当时。
过眉拄杖为小立,将暝西山含夕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彭所作的《重游草堂》。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旧居草堂的情景,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德人昔游居寝处,一草一木可敬之”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认为每一株草木都值得尊敬。接着,“涪翁初释僰道縳,枉道过我临水湄”描述了涪翁(可能是指宋代诗人黄庭坚)初次经过此处,特意绕道来访,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梵宫三托吉祥卧,悠悠东泛长淮涯”则转而描写梵宫的宁静与悠远,以及涪翁东行至淮河边的景象。“牵丝姑孰席未暖,鬼瞰高明俄解龟”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鹦鹉洲前弄晴泚,祠宫寄食长江西”描绘了鹦鹉洲的晴朗景色和祠宫的寄食生活,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黄绢碑中发奇祸,播迁瘴海如湘累”则提到了历史上的不幸事件,以及人物的流离失所。
“天生斯人意有在,世或不用将何疑”表达了对人物命运的思考,即使世间不被理解或重视,其内在的价值依然存在。“巫阳下招化黄鹄,不遣啄腐随家鸡”运用神话故事,象征着高尚人格的坚守与追求。
“前年岁晏到萧寺,开眼适见邹松滋”回忆了前一年在萧寺的相遇,以及与邹松滋的交往。“涪翁故时得此客,今已改色嗟流离”感叹涪翁昔日得遇知音,如今却遭遇变故,流离失所。
“大招泪湿缘坡竹,神观凛凛疑来归”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哀思,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今年森木挂秋暑,鹧鸪钩辀向我啼”描绘了当前的景象,秋日的树林与鹧鸪的啼鸣,增添了诗的意境。
“重来野僧零落尽,坏帐鼠齧非当时”感叹旧日的僧侣已不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过眉拄杖为小立,将暝西山含夕霏”最后以诗人再次探访草堂,面对变化的环境,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深情回顾,以及对友情、自然、历史、命运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