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疏钟出远村,秦灰烧尽石犹存。
低岩到水才通路,深洞生云忽闭门。
香案行多饥鼠迹,诗题留得古冰痕。
红菱渡口归舟晚,齐放渔歌送客喧。
历历疏钟出远村,秦灰烧尽石犹存。
低岩到水才通路,深洞生云忽闭门。
香案行多饥鼠迹,诗题留得古冰痕。
红菱渡口归舟晚,齐放渔歌送客喧。
这首《七星岩》描绘了七星岩这一自然景观的静谧与神秘。首句“历历疏钟出远村”,以远处村落传来的稀疏钟声起笔,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氛围。接着,“秦灰烧尽石犹存”一句,借古喻今,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永恒,石头虽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与不变。
“低岩到水才通路,深洞生云忽闭门”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七星岩的地貌特征——岩石低矮,紧贴水面,仅能勉强通行;而深洞则云雾缭绕,仿佛随时可能关闭门户,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独特性,也激发了读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香案行多饥鼠迹,诗题留得古冰痕”则将视角转向了人文痕迹,通过“香案”和“饥鼠迹”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与生命的痕迹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而“古冰痕”更是巧妙地将自然与历史联系起来,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变迁。
最后,“红菱渡口归舟晚,齐放渔歌送客喧”以日落时分渡口的景象收尾,红菱点缀在渡口,归舟缓缓驶来,渔歌齐放,喧闹中带着和谐与安宁。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七星岩》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又蕴含了对历史与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
饭颗从嘲瘦,湘流独占清。
失身到东阁,聊复对簪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