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插茱萸。只几朝黯淡,不似当初。
寄怀篱萼,懒同醉令,探芳水蕊,冷到仙逋。
对花十日那无酒,更簪否、莫漫愁沽。缓近垆。
曝檐著絮,也抵衣租。登临莫向昆湖。
任草虫自语,暮雁相呼。
碧天如沐,坐迷菜蝶,金风乍紧,谁觅莼鲈。
苦吟未觉浮鸥蹙,倚残醉、歌罢乌乌。客笑扶。
茅檐底处烘炉。
记插茱萸。只几朝黯淡,不似当初。
寄怀篱萼,懒同醉令,探芳水蕊,冷到仙逋。
对花十日那无酒,更簪否、莫漫愁沽。缓近垆。
曝檐著絮,也抵衣租。登临莫向昆湖。
任草虫自语,暮雁相呼。
碧天如沐,坐迷菜蝶,金风乍紧,谁觅莼鲈。
苦吟未觉浮鸥蹙,倚残醉、歌罢乌乌。客笑扶。
茅檐底处烘炉。
这首《惜黄花慢·展重阳,和无悔韵》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年的奭良所作,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时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眼前黯淡景象的感慨。诗人以茱萸为引,感叹时光流转,昔日热闹的插茱萸场景已不如往昔,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他不愿再像以前那样借酒浇愁,而是选择在寒风中晒絮取暖,甚至考虑是否还有心情去买酒。
登高望远,诗人听见草虫鸣叫、暮雁呼唤,感受到秋天的清新与宁静,但美景并未能消解他的思乡之情。他独自吟咏,连海鸥都似乎因他的忧郁而飞得低落。最后,他在简陋的茅檐下,借烘炉取暖,客人们则在一旁笑他。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幸自不居城,西风觉又生。
空山多雨气,废寺少人声。
发为忧时白,吟因入夜清。
推窗问天色,犹有佛灯明。
上帝高居绛节朝,使君意气凌青霄。
君臣既与时济会,一豁明主正郁陶。
伯仲之间见伊吕,临江节士安足数。
欲倾东海洗乾坤,世人那得知其故。
诸君何以答升平,济世宜引贤俊人。
凤臆龙鬐未易识,不与八骏俱先鸣。
回鞭却走见天子,光芒六合无泥滓。
后汉今周喜再昌,丹青婉转麒麟里。
天时人事日相催,抑塞磊落之奇才。
搀抢荧惑不敢动,五云多处是三台。
春来准拟开怀久,稍待秋风凉冷后。
夜骑天驷超天河,南极一星朝北斗。
社舞莫㛹娟,当修晋白莲。
林梢开远嶂,花片落寒泉。
钟鼓铿锵甚,松篁影带妍。
如来本无象,长老亦逃禅。
昔者溪为虎,如今突暂烟。
万松晨径滑,九曲夏云连。
畦町苗初实,池塘滴尚涓。
洁斋朝五日,清净乐三年。
要祝南山寿,南山寿十千。
羲和不弭驭,炎帝方秉机。
孰不爱赵衰,谁肯触武威。
岂知铄金石,乃得齐璿玑。
鹿角甫云解,葵箑无停挥。
万宝成南讹,一枕安北扉。
殿閤施馀薰,茅茨溥增辉。
鼎鼎百年内,咄咄七十稀。
临流抒我怀,新浴振我衣。
雷雨急生凉,天恩觉沦肌。
诗来取静胜,句到不吾欺。
盛服思客位,重铠念边陲。
当暑如怀秋,秋至勿兴悲。
朝游七星岩,莫上千山观。
东西两奇绝,势略领海半。
长江写缣素,叠嶂俯杯案。
中有万雉城,铁立不可玩。
伏龙起行雨,老树舞影乱。
冲风挟惊电,意恐崖谷断。
路悬石磴滑,众客纷骇汗。
嵌空偶自托,发若鸟集灌。
须臾便开霁,杲日丽清汉。
却坐山巅亭,容我乌帻岸。
长怀付尊酒,别语不容判。
会须九垓外,与子期汗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