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旗遥指白云涯,翠辇经临梵帝家。
偶晤真僧参指月,旋瞻古佛卧袈裟。
山川入望成图画,草木当秋总静嘉。
旧日今朝原不隔,试看阶际水萍花。
绣旗遥指白云涯,翠辇经临梵帝家。
偶晤真僧参指月,旋瞻古佛卧袈裟。
山川入望成图画,草木当秋总静嘉。
旧日今朝原不隔,试看阶际水萍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与僧侣相遇的场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首句“绣旗遥指白云涯”,运用了绣旗这一形象,暗示了高洁与尊贵,同时将视线引向遥远的白云之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翠辇经临梵帝家”一句,通过“翠辇”和“梵帝家”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神圣与尊崇的气息。
“偶晤真僧参指月,旋瞻古佛卧袈裟”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与僧侣相遇的情景,通过“指月”和“古佛卧袈裟”的细节,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也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随后,“山川入望成图画,草木当秋总静嘉”两句,将眼前的自然景观比作画卷,赞美了秋天草木的静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旧日今朝原不隔,试看阶际水萍花”两句,表达了时间虽流转,但美好与和谐的意境永恒不变的主题,诗人邀请读者一同欣赏阶边的水萍与花朵,寓意着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美好。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宗教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