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其一》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其一》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杳杳诸天路,苍苍大涤山。

景舆留不得,毛节去应閒。

相府旧知己,教门新启关。

太平匡济术,流落在人间。

(0)
翻译
遥远的天空之路,青苍的大涤山在眼前。
美景如车却无法停留,羽毛般的节操离去想必轻松自在。
在宰相府中有老朋友,佛教门中开启了新的篇章。
原本用于治世的才学,如今却流落世间,无人问津。
注释
杳杳:形容道路遥远,难以见踪迹。
苍苍:形容山色深青,广大无边。
景舆:美景如车,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毛节:比喻人的节操,此处可能指高尚的品德。
教门:指佛教或其他宗教团体。
匡济:辅助、拯救,此处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流落:飘泊,失去原有的地位或归宿。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慨的诗句。开头两句“杳杳诸天路,苍苍大涤山”通过对山川壮丽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心中那份超脱尘世、向往高远的情怀。“杳杳”和“苍苍”都是形容词,用以强调山水之巨大与深邃。景色如画,却无法长久停留,这也是人生无常的一个写照。

接着,“景舆留不得,毛节去应閒”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景舆即是美丽的风景,毛节可能指的是时光的流逝,每一刻都在悄然滑过,而我们无法将其捕捉。

“相府旧知己,教门新启关”这两句中,“相府”可能指代官职或贵族之家,作者提到旧日的朋友和知识分子,而“教门新启关”则是说新的学问或者理念正如大门初开,等待人们去探索。

最后,“太平匡济术,流落在人间”表达了作者对于太平盛世、救助众生的愿望。这里的“匡济术”指的是治国安邦之道,而这种理想中的治国方法,却如同散落在人间,似乎并未得到实践。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更透露出对于人生、时光流逝以及社会理想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蓦山溪·与鸥为客

与鸥为客。
绿野留吟屐。
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
一亭寂寞。
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
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
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

(0)

诉衷情·石榴一树浸溪红

石榴一树浸溪红。
零落小桥东。
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
谙世味,楚人弓。
莫忡忡。
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

(0)

蓦山溪·青青官柳

青青官柳,飞过双双燕。
楼上对春寒,卷珠帘、瞥然一见。
如今春去,香絮乱因风,沾径草,惹墙花,一一教谁管。
阳关去也,方表人肠断。
几度拂行轩,念衣冠、尊前易散。
翠眉织锦,红叶浪题诗。
烟渡口,水亭边,长是心先乱。

(0)

少年游·双螺未合

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
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
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0)

庆宫春·双浆莼波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珰素袜。
如今安在,唯有栏杆,伴人一霎。

(0)

霓裳中序第一·丙午岁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
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
未知孰是?
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
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
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
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
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
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
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