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题崇法院》
《留题崇法院》全文
宋 / 丁宝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濒湖三寺倚峥嵘,梵刹相高对县城。

楼殿尽知随处盛,山林独爱此中清。

剪开木末檐牙出,凿破岩腰磴道成。

悟得祖师心印法,禅僧遥指塔灯明。

(0)
翻译
湖边有三座寺庙依山而立,雄伟壮观,与县城相对而峙。
每一座楼阁殿堂都显示出各自独特的繁华,而我独爱这山林中的宁静清幽。
木制屋檐从树梢处挑出,石阶在山岩腰间开辟出道路。
我领悟到祖师传授的心法,禅僧们在远处塔灯的指引下修行。
注释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不平。
梵刹:佛教寺庙。
随处盛:各处繁华。
心印法:佛教中指直接领悟的佛法。
塔灯:寺庙中用于照明的塔顶灯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建筑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宁静。"濒湖三寺倚峥嵘"一句设定了诗歌的情境,三座寺庙依傍着峻拔的山峰,给人以深邃之感。接下来的"梵刹相高对县城"则强调了寺庙与世俗世界的并存,然而它们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楼殿尽知随处盛"一句通过对建筑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繁华景象,而"山林独爱此中清"则表露了诗人对这片清净之地的偏爱和向往。下文"剪开木末檐牙出,凿破岩腰磴道成"描述了寺庙建筑过程中的辛勤劳作,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改造。

最后两句"悟得祖师心印法,禅僧遥指塔灯明"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觉悟,他通过参禅悟到了佛家传承的心印法,而那遥远的塔灯则象征着智慧和启迪之光。在这里,物质空间与精神追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哲思的画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建筑、静谧与觉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既超脱尘世又与之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作者介绍
丁宝臣

丁宝臣
朝代:宋

丁宝臣(1010~1067)北宋官员,诗人。北字元珍,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双桂坊人。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官太子中允剡县知县、太常博士诸暨知县,除弊兴利,越人称为循吏,官至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英宗每论人物必称之。尤与欧阳修友善。 [1] 《丁君墓志铭》今录诗八首。与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时号二丁。
猜你喜欢

杂诗六首·其六

扶桑靡由登,六龙信难挽。

我何不量力,欲使白日返。

短景苦相迫,岁节忽成晚。

虫蛰念在春,木落命归本。

循环理固然,天道岂云远。

(0)

爱日吟为孙希范赋

读书从教寸晷移,照镜不怕朱颜衰。

阿翁垂白年有限,只恐乌飞去难返。

人生在世谁无亲,乱来各自逃一身。

十家父子九离散,似君团圞能几人。

白日可买金可得,使翁寿长应不惜。

(0)

猛虎行

尔虎从何来,据住三叉口。

昨日啖东家猪,今日噬西家狗。

山中百兽不敢鸣,白杨黄竹阴风生。

邻家少年凭意气,弯弓挂箭寻山行。

夜深月黑候虎出,明朝荒草馀白骨。

(0)

新曲效温庭筠

深宫漏永闭青春,象床玉枕绣为裀。

虹梁日出照明锦,流苏风动堕香尘。

鸳鸯帐里承恩重,睡起鬟斜绿云拥。

艳舞浓歌女伴誇,芳容娇态君王宠。

好风美景绮窗前,佳节良辰信可怜。

点腮试拭花梢粉,画眉还用麝脐烟。

宝钗压鬓犀梳映,几度调妆看不定。

双凤雕成白玉台,四龙蟠作黄金镜。

妆成只是自焚香,绛唇红靥间明珰。

敛笑藏羞向窗坐,时理银筝更炙簧。

内家花柳春风早,桃园杏圃闻黄鸟。

花鸟撩人可解禁,多欢多乐年年好。

一从少小擅风流,日来欢御凤凰楼。

侍奉君王无所愿,上祝万岁又千秋。

(0)

军中苦乐谣·其四

短发风欺破帽斜,日西跣足踏红沙。

妻孥待哺不遑恤,流汗担柴赴主家。

(0)

纪事·其一

万斛北盐扃海隅,迩来商贩竞南趋。

去年今日城中价,一贯文才十四铢。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