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衡岳道中·其一》
《衡岳道中·其一》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野客元耕崧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缘。

避兵径度吾岂忍,欲雨还休神所怜。

世乱不妨松偃蹇,村空更觉水潺湲。

非无拄杖终伤老,负此名山四十年。

(0)
注释
野客:流浪者或隐士。
衡岳:另一座五岳之一,位于湖南。
前缘:佛教用语,指前世因果或缘分。
避兵:躲避战争。
偃蹇:形容松树挺拔不屈的样子。
潺湲:水流缓慢的声音。
伤老:因年老而感伤。
名山:著名的山脉,此处指衡山。
四十年:诗人在此地的时间跨度。
翻译
我这个流浪者原本在嵩岳耕田,能游览衡山也是前世的缘分。
为了躲避战乱,我怎能忍心绕道而行?眼看天要下雨,但神明似乎也在怜悯我的处境。
世道纷乱,松树依然挺立;村庄空荡,流水声更显得清脆。
虽然我并非没有拐杖,但岁月无情,最终还是会因年老而伤感,我已经在这座名山中度过四十个春秋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衡岳道中(其一)》,描绘了诗人身处战乱之中,却有幸游历衡岳的际遇。首句“野客元耕崧岳田”表达了诗人以农夫身份游历名山的质朴形象,暗示着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艰辛体验。次句“得游衡岳亦前缘”则强调这次游历是难得的缘分,带有宿命论色彩。

“避兵径度吾岂忍”写出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战争的忧虑,他选择避开战乱之路,显示出他的善良和对和平的渴望。“欲雨还休神所怜”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希望雨停,寓意着对安宁的期盼,也暗示着对神灵的祈求。

“世乱不妨松偃蹇”描绘了衡岳松树在乱世中依然挺立的画面,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村空更觉水潺湲”则通过流水声,渲染出乡村的宁静与荒凉,流露出诗人对人烟稀少的感慨。

最后两句“非无拄杖终伤老,负此名山四十年”,诗人感慨自己年事已高,虽然怀揣对衡岳的热爱,但终究无法长久停留,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未能尽情享受名山美景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乱世的无奈与坚韧,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次韵石禅

护钵南来命一丝,纷纷趁众岂能移。

助垣无用资山鬼,对客何心拭涕洟。

虫沙猿鹤各成就,凡圣龙蛇皆住持。

栖皇人海一回首,流浪沧溟空所期。

(0)

癸丑北游诗五十首选二十四·其七

西极羌笳动,驱兵万仞山。

交河春色远,浩荡唱刀环。

塞上军机疾,宫中庙算娴。

班师三万里,大雪满阳关。

(0)

泊襄阳游汉上望鹿门山

新月趁行色,人家何处寻。

过溪山鹿迹,挂树野猿吟。

烟鸟数声寂,幽苔一寸深。

庞公栖隐地,隔水指疏林。

(0)

清音阁二首

青山责前约,计别十三年。

楚客今番瘦,松牌旧句悬。

馀生换天地,万古一山川。

瀑作双虹影,林梢落自然。

(0)

杨子传陈考功语,命题所著《散原精舍诗》

不知何与饥寒事,一卷文章送此身。

偶作江南未归客,苍然天下隐忧人。

时流痛饮无虚日,家祭中原告老亲。

所欠世间惟一死,信陵君共楚灵均。

(0)

登剑门峰拂水桥

鱼贯出层岚,帽檐欹晓日。

咿哑答鸟声,风舆坐超忽。

直上穷窅如,下临诧奇绝。

云与石争山,怒泉抵其隙。

回风一震荡,乔林溅飞沫。

危桥通两崖,关锁见气力。

曳杖入清雄,觅我经行迹。

十年沧海心,未与钟磬隔。

人生重回首,春光有今昔。

不见鹁鸽峰,墓草萋萋碧。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