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刮蛟龙鳞,顺捋虎豹尾。
若将二伎论,尤比干人易。
逆刮蛟龙鳞,顺捋虎豹尾。
若将二伎论,尤比干人易。
这首元代诗人三宝柱的《题门屏》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
“逆刮蛟龙鳞,顺捋虎豹尾。”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生的挑战比作逆刮蛟龙鳞,象征着面对困难时的勇猛与坚韧;将顺从比作捋虎豹尾,暗示着在某些情况下选择顺应与妥协。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不同人生策略的思考。
“若将二伎论,尤比干人易。”这里的“二伎”指的是前两句中的两种行为方式,“比干人易”则是一种假设,意为如果将这两种行为方式视为一种选择,那么对于像比干这样忠诚正直的人而言,做出决定会变得容易。比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忠臣,传说中因直言进谏而被纣王所杀。通过这个典故,诗人似乎在探讨忠诚与智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抉择中如何保持自我。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还蕴含了对勇敢、智慧、忠诚等美德的赞美。通过鲜明的对比和寓意深刻的比喻,诗人引导读者思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出恰当的选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
故交三四人,闻别共沾巾。
举目是陈事,满城无至亲。
身从丧日病,家自俭年贫。
此去何堪远,遗孤在旧邻。
千室暮山西,浮云与树齐。
剖辞云落纸,拥吏雪成泥。
野火芦千顷,河田水万畦。
不知琴月夜,谁得听乌啼。
梦别一仙人,霞衣满鹤身。
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种玉非求稔,烧金不为贫。
自怜头白早,难与葛洪亲。
周郎三十馀,天子赐鱼书。
龙节随云水,金铙动里闾。
松声三楚远,乡思百花初。
若转弘农守,萧咸事不如。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古堤迎拜路,万里一帆前。
潮作浇田雨,云成煮海烟。
吏闲唯重法,俗富不忧边。
西掖今宵咏,还应寄阿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