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雪城头戏马场,凭城三面瞰苍凉。
河流画地分中夏,云气随风出大荒。
竟入山林惟孔令,远求风雅独元王。
閒关此日方为客,残照天涯数雁行。
霁雪城头戏马场,凭城三面瞰苍凉。
河流画地分中夏,云气随风出大荒。
竟入山林惟孔令,远求风雅独元王。
閒关此日方为客,残照天涯数雁行。
这首诗描绘了徐州雪后初晴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文化的深沉底蕴。首联“霁雪城头戏马场,凭城三面瞰苍凉”以“霁雪”开篇,渲染出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日风光,而“戏马场”则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英雄豪情。接着“凭城三面瞰苍凉”一句,通过“瞰”字,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开阔视野,以及对辽阔苍茫景色的感慨。
颔联“河流画地分中夏,云气随风出大荒”进一步展开画面,将目光投向自然景观与地理特征。“河流画地分中夏”描绘了黄河作为自然界的分界线,将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的壮观景象;“云气随风出大荒”则以动态的云气,象征着自然界的无尽变化与广阔无垠。
颈联“竟入山林惟孔令,远求风雅独元王”转而触及人文历史,提到孔子和元王两位历史人物,分别代表儒家文化和古代帝王的风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追溯。
尾联“闲关此日方为客,残照天涯数雁行”则以个人情感收束全诗。诗人身处异乡,面对夕阳西下、雁阵南飞的景象,不禁生发出一种游子思乡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徐州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陶朱去越乘扁舟,布衣卿相难久留。
子房定汉晚辟谷,赤松可学思从游。
此游意气空寰宇,家国安危关出处。
功成名遂身独全,千驷万钟犹一羽。
如何海桑人白头,纷纷烛下寻牙筹。
马上朝鸡听未了,又拟跨鹤趋杨州。
壮哉脱颖吾观复,物外一轩名止足。
风流文彩祖子孙,平生无殆应无辱。
有时展卷评功臣,凌烟上溯笔有神。
敲推得句亦妙契,直欲三绝追唐人。
太行覆辙车无数,我独衡门乐安步。
紫驼翠釜生野烟,我宁晚食依环堵。
畏途留此示康庄,戏写陶朱赞子房。
满院绿阴春雨歇,客来推户煮茶香。
燕在蟠空积雪晴,煌煌虎旅控幽并。
太公制敌分奇正,方叔行兵属老成。
霜压貂裘寒气重,星涵龙剑夜光明。
日华冷射鱼鳞甲,霞彩朝迎鸟羽旌。
宇内勋庸扶帝业,帐前金鼓震天声。
三槐晓雨青浮砌,万柳春风绿满营。
猎火烧云烟四合,辕门传令月三更。
屯田有策年方稔,刁斗无声夜不惊。
仗绕中坚排队出,弩驱前马着班行。
家藏书史传贤子,国有旂常播令名。
炳烈精忠通紫极,涵濡德泽到苍生。
两封穹爵承殊渥,百战河山定太平。
门下衣冠多俊拔,胸中湖海愈泓澄。
腐儒漂泊身如寄,破屋荒寒病转婴。
七帙慈亲伤老朽,一丝微命转伶俜。
田园芜没忧生养,骨肉分离忆弟兄。
水满钓滩閒桂楫,烟迷乡树隔柴荆。
相君下顾千金价,士类同倾万古情。
生意从兹在蔀屋,谫材何用请长缨。
《拟上太傅丞相》【元·李延兴】燕在蟠空积雪晴,煌煌虎旅控幽并。太公制敌分奇正,方叔行兵属老成。霜压貂裘寒气重,星涵龙剑夜光明。日华冷射鱼鳞甲,霞彩朝迎鸟羽旌。宇内勋庸扶帝业,帐前金鼓震天声。三槐晓雨青浮砌,万柳春风绿满营。猎火烧云烟四合,辕门传令月三更。屯田有策年方稔,刁斗无声夜不惊。仗绕中坚排队出,弩驱前马着班行。家藏书史传贤子,国有旂常播令名。炳烈精忠通紫极,涵濡德泽到苍生。两封穹爵承殊渥,百战河山定太平。门下衣冠多俊拔,胸中湖海愈泓澄。腐儒漂泊身如寄,破屋荒寒病转婴。七帙慈亲伤老朽,一丝微命转伶俜。田园芜没忧生养,骨肉分离忆弟兄。水满钓滩閒桂楫,烟迷乡树隔柴荆。相君下顾千金价,士类同倾万古情。生意从兹在蔀屋,谫材何用请长缨。
https://shici.929r.com/shici/K47qL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