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腋乘西风,送我上高岑。
竹根一泉通,石径万木森。
中有隐者居,败屋莓苔侵。
山空人不见,云满挂壁琴。
两鹤出候我,逢迎啄衣衿。
应酬久颇厌,走避不可寻。
谁伴山下去,明月升高林。
两腋乘西风,送我上高岑。
竹根一泉通,石径万木森。
中有隐者居,败屋莓苔侵。
山空人不见,云满挂壁琴。
两鹤出候我,逢迎啄衣衿。
应酬久颇厌,走避不可寻。
谁伴山下去,明月升高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汝燧在秋日乘着西风,探访山中隐者的经历。他沿着竹根下的清泉,踏过石径,穿过万木丛生的幽深山谷。隐者的居所虽破败,但被莓苔覆盖,显示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岁月的痕迹。然而,诗人并未找到隐者,只见山间云雾缭绕,仿佛挂在壁上的琴声,增添了神秘感。
鹤儿们似乎前来迎接,却只是啄食诗人的衣襟,让诗人感到有些厌倦。在寻找隐者的过程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升起,照亮他独自下山的路,照进高耸的树林。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动物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访友未遇的淡淡落寞。
临川昔多英,哲人迈时辈。
自挺冰雪操,不受床前诲。
毁室祭义旗,师少战士倍。
所悲国事非,宁惜身家碎!
天运一朝回,日月还昭代。
志士睹中兴,斯人独不逮!
畴昔关弓仇,至今抚膺悔!
来往公旧居,榛墟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