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望田盘,云在山头起。
昨岁登绝顶,云乃在足底。
由来万仞高,只此一步是。
定光无说说,不异天龙指。
常时望田盘,云在山头起。
昨岁登绝顶,云乃在足底。
由来万仞高,只此一步是。
定光无说说,不异天龙指。
这首诗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色之美,以及对高度与距离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比去年登山时云在脚下与今年云在山顶的不同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哲学思考。
首句“常时望田盘,云在山头起”,描述了日常中观察到的景象,云雾从山头升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昨岁登绝顶,云乃在足底”转折,去年登山时,云彩却在脚边环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高度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
“由来万仞高,只此一步是”进一步阐述了高度与距离的关系,强调了看似微小的一步之差,却能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暗示着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细微的改变可能带来巨大的差异。
最后,“定光无说说,不异天龙指”以禅宗的智慧结束全诗,意为真理无需言语解释,就像天龙指引方向一样,自然界的景象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整首诗通过描绘云雾与山色的变化,传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洞察。
晚节诗如白乐天,每逢元日有新篇。
九胪唱第今三纪,七袠开端又一年。
风雪五年怜过马,儿孙百指望归船。
老身穷健无烦恼,犹倚文章卖酒钱。
扶胥湾口铁山头,汗漫空为万里游。
一第仅如晁济北,万诗堪继陆严州。
可用老扶灵寿杖,也曾亲到结邻楼。
余生无所求于世,今世何人识故侯。
取日虞渊战临平,鼓起金山麾伏兵。
既不画此背嵬军阵形,国容貂蝉佩葱珩,军容金甲马朱缨。
又不画此生面真仪刑,昔王不肯专枢庭。
清凉居士以自名,散遗万骑还屯营。
独控长耳游林坰,林间坐石樵叟争。
不无醉尉呵夜行,孰识朱门抗旄旌。
王孙妙年万事轻,欲蹈箕颍遗浮荣。
龚侯淡墨胜丹青,作此灞桥风雪征。
龙变不测人中英,谛观岂是寒书生。
丈夫出处吾能评,不可长剑即短檠。
得时用世身名亨,否哉履道幽人贞。
叶叶用意何峥嵘,大司马侃孙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