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岩漠漠溪云起。人家茅屋泉声里。谁为写沧洲。
当年顾虎头。冥濛潭上黑。波涌鱼龙泣。
好作卧游看。江南雨后山。
空岩漠漠溪云起。人家茅屋泉声里。谁为写沧洲。
当年顾虎头。冥濛潭上黑。波涌鱼龙泣。
好作卧游看。江南雨后山。
这首明代末期清初诗人梁清标的《菩萨蛮·其十五·题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空岩漠漠溪云起",开篇便以空旷的岩石和升腾的溪边云雾,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人家茅屋泉声里",引入了远处山间小屋和潺潺流水声,增添了生活气息与自然和谐。
"谁为写沧洲"一句,表达了对画中所展现的江湖隐逸生活的向往,"沧洲"一词常用来指代水边的隐居之地,暗示画中可能有渔夫或隐士的生活场景。"当年顾虎头"则借古人顾恺之的典故,赞美画家的技艺高超,如同顾恺之般细腻入微地捕捉到了画面的神韵。
下片继续描绘画面细节:"冥濛潭上黑,波涌鱼龙泣",运用了象征手法,潭水的幽深和波涛的起伏,仿佛能听见鱼龙的悲泣,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情感深度。最后,诗人以"好作卧游看,江南雨后山"收尾,表达出观赏这幅画就像在江南雨后欣赏山水,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既赞美了画作,也寓言了诗人的心境,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