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篑工夫莫坐谈,便教庭际涌千岩。
眼中水石今成趣,物外烟霞旧所耽。
泉细寒声生夜壑,香销暝霭变晴岚。
儿童也识幽栖地,共指南山更近南。
一篑工夫莫坐谈,便教庭际涌千岩。
眼中水石今成趣,物外烟霞旧所耽。
泉细寒声生夜壑,香销暝霭变晴岚。
儿童也识幽栖地,共指南山更近南。
这首诗描绘了假山营造的自然景观之美,以及其营造者与欣赏者共同感受到的宁静与乐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石之趣、烟霞之美,以及儿童对这种幽静之地的喜爱,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意境。
首句“一篑工夫莫坐谈”点明了创造这一景致的辛勤努力,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而非空谈。接下来,“便教庭际涌千岩”则描绘了假山营造后,庭院间仿佛涌现千岩万壑的壮丽景象,展现出造景者的匠心独运和自然之美的再现。
“眼中水石今成趣,物外烟霞旧所耽”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眼前的水石之景与心中的烟霞之趣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追求。这里既有现实的景致,也有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泉细寒声生夜壑,香销暝霭变晴岚”则是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泉水在寂静的山谷中潺潺流淌,发出细微而清冷的声音;夜幕降临时,雾气消散,天空呈现出晴朗的景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化,给人以深思。
最后,“儿童也识幽栖地,共指南山更近南”则以儿童的视角,表现了他们对这一幽静之地的喜爱和探索。孩子们的参与,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简单快乐的信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假山、水石、烟霞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儿童情感的融入,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富有诗意的自然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吾乡重事神,年年作大会。
届期神出巡,数里盛仪卫。
杨柳映春旗,落花飞紫盖。
箫鼓闹中流,香烟闻上界。
鱼龙各水嬉,咸集罔弗备。
遐迩人若狂,舟楫满湖濑。
士女竞华饰,儿童结小队。
古者祭田祖,礼亦隆报赛。
今也尚繁华,毋乃太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