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秀野杂诗韵.假山焚香作烟云掬水为瀑布二首·其二》
《次秀野杂诗韵.假山焚香作烟云掬水为瀑布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律诗

一篑工夫莫坐谈,便教庭际涌千岩。

眼中水石今成趣,物外烟霞旧所耽。

泉细寒声生夜壑,香销暝霭变晴岚。

儿童也识幽栖地,共指南山更近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假山营造的自然景观之美,以及其营造者与欣赏者共同感受到的宁静与乐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石之趣、烟霞之美,以及儿童对这种幽静之地的喜爱,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意境。

首句“一篑工夫莫坐谈”点明了创造这一景致的辛勤努力,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而非空谈。接下来,“便教庭际涌千岩”则描绘了假山营造后,庭院间仿佛涌现千岩万壑的壮丽景象,展现出造景者的匠心独运和自然之美的再现。

“眼中水石今成趣,物外烟霞旧所耽”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眼前的水石之景与心中的烟霞之趣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追求。这里既有现实的景致,也有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泉细寒声生夜壑,香销暝霭变晴岚”则是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泉水在寂静的山谷中潺潺流淌,发出细微而清冷的声音;夜幕降临时,雾气消散,天空呈现出晴朗的景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化,给人以深思。

最后,“儿童也识幽栖地,共指南山更近南”则以儿童的视角,表现了他们对这一幽静之地的喜爱和探索。孩子们的参与,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简单快乐的信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假山、水石、烟霞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儿童情感的融入,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富有诗意的自然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间居杂诗·其八

吾乡重事神,年年作大会。

届期神出巡,数里盛仪卫。

杨柳映春旗,落花飞紫盖。

箫鼓闹中流,香烟闻上界。

鱼龙各水嬉,咸集罔弗备。

遐迩人若狂,舟楫满湖濑。

士女竞华饰,儿童结小队。

古者祭田祖,礼亦隆报赛。

今也尚繁华,毋乃太浪费。

(0)

途次偶成

匆匆捧檄究何官,短后装成笑据鞍。

人海故交星错落,关山独夜月团栾。

枕边诗句移镫录,剑背霜花带酒弹。

地势渐南风渐北,征裘不暖不加寒。

(0)

与笏丞同年夜坐

回头北斗与南辰,十二年来宠辱身。

捷径每闻求狗监,早朝曾忆听鸡人。

樽浮竹叶间评酒,岸有桃花远问津。

山下薄田山上屋,莱衣一领正娱亲。

(0)

偶意·其二

墓桧经雷劈,祠莲照水开。

容光能倒塔,有鹤不孤梅。

堤月穿桥过,僧船挂席回。

香车迎画舫,门入涌金来。

(0)

过董樵墓

峭骨此中闭,隤封谁得知。

樵余犹有树,埋后更无碑。

家近却难问,魂孤应苦饥。

野薇还可采,荐罢不胜悲。

(0)

虔州道中·其一

野筱丛生水拍堤,辘轳声里竹鸡啼。

两三略彴斜阳晚,二月春风花满溪。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