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垒高无极。铜梁不可攀。双流逆巇道。
九坂涩阳关。邓侯策马度。王生敛辔还。
敛辔惧身尤。叱驭奉王猷。若吝千金重。
谁为万里侯。戏马吞珠界。扬舲濯锦流。
沈犀厌怪水。握镜表灵丘。禺山金碧有光辉。
迁亭车马尚轻肥。弥想王褒拥节反。
更忆相如乘传归。君平子云阒不嗣。
江汉英灵信已衰。
玉垒高无极。铜梁不可攀。双流逆巇道。
九坂涩阳关。邓侯策马度。王生敛辔还。
敛辔惧身尤。叱驭奉王猷。若吝千金重。
谁为万里侯。戏马吞珠界。扬舲濯锦流。
沈犀厌怪水。握镜表灵丘。禺山金碧有光辉。
迁亭车马尚轻肥。弥想王褒拥节反。
更忆相如乘传归。君平子云阒不嗣。
江汉英灵信已衰。
《蜀道难》是南北朝时期刘孝威所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通过对蜀道险峻、艰难的描绘,表达了对蜀地自然环境的赞叹与感慨。
首句“玉垒高无极”以“玉垒”象征蜀地的崇山峻岭,用“无极”形容其高耸入云,难以衡量,展现出蜀道的雄伟壮观。接下来“铜梁不可攀”则进一步强调了蜀道的险峻,连铜梁这样的高山也无法攀登,形象地描绘出蜀道的艰险。
“双流逆巇道。九坂涩阳关。”双流指蜀地的两条大河,逆巇道和涩阳关则分别描述了河流的湍急和道路的崎岖,进一步渲染了蜀道的艰难险阻。
“邓侯策马度。王生敛辔还。”邓侯与王生是古代蜀地的两位名人,诗中通过他们过蜀道的经历,再次强调了蜀道的险恶。邓侯策马勇往直前,而王生则因畏惧而敛辔止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敛辔惧身尤。叱驭奉王猷。”这句诗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面对蜀道艰险时的恐惧与谨慎,同时也体现了对王命的忠诚与服从。
“若吝千金重。谁为万里侯。”这里诗人借问,如果吝惜千金,又有谁能成为万里之遥的封疆大吏呢?表达了对蜀道艰难的感慨以及对勇敢者的敬仰。
“戏马吞珠界。扬舲濯锦流。”这两句诗描绘了蜀地的美丽风光,戏马在珍珠般的界域中嬉戏,扬舲船在锦缎般的水流中航行,展现了蜀地的富饶与美丽。
“沈犀厌怪水。握镜表灵丘。”沈犀是指沉入水中的犀牛,厌怪水意味着它对水中的奇异现象感到厌倦;握镜表灵丘则是说手持镜子在灵异之地显灵,两句话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禺山金碧有光辉。迁亭车马尚轻肥。”禺山指的是蜀地的名山,金碧辉煌,迁亭则是指迁徙的亭子,车马轻肥则描绘了过往行人衣着华丽、生活富足的情景,体现了蜀地的繁荣景象。
“弥想王褒拥节反。更忆相如乘传归。”这两句诗引用了王褒和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在蜀地留下佳话的怀念。
“君平子云阒不嗣。江汉英灵信已衰。”最后两句诗感叹蜀地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已经寥寥无几,江汉地区的英灵似乎也逐渐衰落,表达了对蜀地文化传承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蜀道的险峻与美丽,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蜀地文化的深思。
早耕早巾,节物如流春色暮。
金房土瘠无稻田,布耕播种种何处。
一春焦涸旱无雨,麦穗藏头犹未吐。
麦穗不吐人不尤,粟田再种秋要收。
只愁夏料欠输纳,悍吏坐门官不休。
释迦黄成禅可夸,色想熏渍霜中葩。
不然安得白玉蕊,而乃幻此黄金花。
信知造化真有法,蜂须酿蜜蜜酿蜡。
蜡凝花房丰不腴,桃李漫山焉可如。
毓枝摘索璨栗玉,吟搜西郊信杖扶。
少须夜窗疏影挂明月,是蜡是花君自别。
日出机事生,日入群动息。
吁嗟利名子,逐逐何所急。
酌彼洪泽水,吾知非盗泉。
举世望甘霖,唤起神蛰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