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龙吟.兴安道间》
《水龙吟.兴安道间》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词  词牌: 水龙吟

西风涤尽炎歊,连朝更值天无雨。

笋舆轧轧,经行三日,碧篸无数。

胜绝江山,余行天下,无如此处。

任今来昔往,迎新送旧,风景在、只如许。

谁谓阴山骄虏。去年冬、敢侵吾土。

哀哀鸿雁,一番荡析,幸逢多黍。

拜表出师,安南定北,岂无忠武。

嗟病夫、老矣无能,促归棹,舣江渚。

(0)
注释
涤尽:清除干净。
炎歊:炎热的暑气。
笋舆:竹制的小车。
碧篸:翠绿的竹子。
胜绝:极美,绝顶。
阴山:古代北方山脉,这里指敌军。
鸿雁:大雁,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
拜表:呈递奏章。
忠武:忠诚勇武的人。
翻译
秋风扫除炎热,连续多日没有下雨。
竹制小车发出嘎吱声,我走了三天,沿途满眼翠竹。
这地方的美景无比,走遍天下,再无与它相媲美的地方。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迎接新旧交替,这里的风景始终如一。
谁说阴山的敌人,去年冬天竟敢侵犯我国土。
哀怜的大雁,遭受动荡,幸好遇到丰收的谷物。
上表请求出兵,平定南方北方,难道没有忠诚勇武之人吗?
感叹我这病弱之人,年老力衰,催促着归舟靠岸在江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秋天的景象与心情。开篇“西风涤尽炎歊,连朝更值天无雨”写出了秋风扫净了夏日的热气,但连续几天都未见到雨水,表现出作者对于干旱天气的观察和感受。

“笋舆轧轧,经行三日,碧篸无数”则是对旅途中景色的描绘,笋舆即是竹制的马车,轧轧声中传达出行进的节奏,而碧篸无数,形容了路边竹林的繁盛。

“胜绝江山,余行天下,無如此处”表明诗人对于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无论是在江山之间还是在天下的其他地方,都不及此地之美丽。

接着,“任今来昔往,迎新送旧,风景在、只如许”则是对时间流转与自然景色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说,无论过去或现在,面对这不断变化却又永恒的风景,只能表示赞叹。

“谁谓阴山骄虏。去年冬、敢侵吾土。”这里的阴山骄虏可能是指某种边疆的敌对势力,而“去年冬、敢侵吾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土被侵犯的愤慨。

“哀哀鸿雁,一番荡析,幸逢多黍。”鸿雁即是大雁,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边疆的警报,而一番荡析则是对战事的描述,幸逢多黍则是在战乱中感叹到粮食的重要性。

“拜表出师,安南定北,岂无忠武。”这句中拜表出师可能是指某位将领出征,而安南定北则是对其平定四方的能力的肯定,岂无忠武则是在赞扬其忠诚和武力。

最后,“嗟病夫、老矣无能,促归棹,舣江渚。”诗人以“嗟”字表达了叹息之情,因为自己年迈多病,无力回报国家,只能急忙返回故乡的舟船中。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时事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土、边疆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挽曾国荃联

威德久遍湘江,更中外交孚,疆场绥靖,数千古英雄伟业,岂徒论李愬平淮,韦皋镇蜀;

浩气遽归河岳,怅情深知己,治愧酬恩,问今生师友渊源,只剩得羊昙热泪,宋玉哀辞。

(0)

慈利县斋联

举动即愆尤,常恐已过不闻,获戾于朝廷百姓;

官民多壅隔,安得下情上达,推恩如父子一家。

(0)

演武厅联

小队出郊坰,愿七萃功成,净洗银河长不用;

偏师成壁垒,看百蛮气慑,烟消珠海有余清。

(0)

吴江会馆联

来看上苑莺花,今日幸同良会;

记省松陵文献,他年得似何人。

(0)

文天祥祠联

英灵咽怒潮,遗庙低徊南渡后;

羁旅哀荒屿,残疆抢壤北归时。

(0)

小园联

有水园亭活;无风草木闲。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