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涤尽炎歊,连朝更值天无雨。
笋舆轧轧,经行三日,碧篸无数。
胜绝江山,余行天下,无如此处。
任今来昔往,迎新送旧,风景在、只如许。
谁谓阴山骄虏。去年冬、敢侵吾土。
哀哀鸿雁,一番荡析,幸逢多黍。
拜表出师,安南定北,岂无忠武。
嗟病夫、老矣无能,促归棹,舣江渚。
西风涤尽炎歊,连朝更值天无雨。
笋舆轧轧,经行三日,碧篸无数。
胜绝江山,余行天下,无如此处。
任今来昔往,迎新送旧,风景在、只如许。
谁谓阴山骄虏。去年冬、敢侵吾土。
哀哀鸿雁,一番荡析,幸逢多黍。
拜表出师,安南定北,岂无忠武。
嗟病夫、老矣无能,促归棹,舣江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秋天的景象与心情。开篇“西风涤尽炎歊,连朝更值天无雨”写出了秋风扫净了夏日的热气,但连续几天都未见到雨水,表现出作者对于干旱天气的观察和感受。
“笋舆轧轧,经行三日,碧篸无数”则是对旅途中景色的描绘,笋舆即是竹制的马车,轧轧声中传达出行进的节奏,而碧篸无数,形容了路边竹林的繁盛。
“胜绝江山,余行天下,無如此处”表明诗人对于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无论是在江山之间还是在天下的其他地方,都不及此地之美丽。
接着,“任今来昔往,迎新送旧,风景在、只如许”则是对时间流转与自然景色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说,无论过去或现在,面对这不断变化却又永恒的风景,只能表示赞叹。
“谁谓阴山骄虏。去年冬、敢侵吾土。”这里的阴山骄虏可能是指某种边疆的敌对势力,而“去年冬、敢侵吾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土被侵犯的愤慨。
“哀哀鸿雁,一番荡析,幸逢多黍。”鸿雁即是大雁,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边疆的警报,而一番荡析则是对战事的描述,幸逢多黍则是在战乱中感叹到粮食的重要性。
“拜表出师,安南定北,岂无忠武。”这句中拜表出师可能是指某位将领出征,而安南定北则是对其平定四方的能力的肯定,岂无忠武则是在赞扬其忠诚和武力。
最后,“嗟病夫、老矣无能,促归棹,舣江渚。”诗人以“嗟”字表达了叹息之情,因为自己年迈多病,无力回报国家,只能急忙返回故乡的舟船中。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时事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土、边疆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